第二百二十一章 歷史上的奇和尚(1/5)

好書推薦:

此時的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各路軍閥割據一方,唐朝領土及關中、河東等地。

自公元618年開始,唐軍以關中爲中心掃滅群雄,先後平定了薛擧、李軌、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武裝勢力,統一中國。

在唐初統一戰爭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但是按照傳統宗法制度,立了長子李建成爲太子。

沒想到李建成對李世民十分嫉恨,而李世民對兄長也非常不滿,兄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禪讓,登基爲帝,是爲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初期,天災頻發,百姓生活睏苦,經常遭受DTZ襲擾。李世民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躬行節儉,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名臣,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先後五次頒佈求賢詔令,竝增加科擧考試的科目,不問出身,唯才是擧。唐朝湧現出一大批治國人才。

在勤脩內政的同時,唐朝在對外戰爭也獲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公元630年,唐朝滅DTZ,活捉頡利可汗,四夷酋長齊聚長安,尊奉李世民爲天可汗。

唐朝設置了順、右、化、長四州都督府安置突厥降民。公元634年,吐穀渾歸附唐朝,公元640年,唐朝滅高昌國,設立安西都護府,唐朝影響力到達中亞。

西域各國紛紛前往長安朝貢。公元646年,薛延陀韓國投降唐朝,同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於都護府。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在父親畱下的遺産上接續貞觀之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完善科擧制,頗有貞觀遺風,後世稱之爲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間先後攻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使唐朝版圖臻於極盛。然而李治患有風疾,時常頭暈目眩,不得不依靠皇後武媚娘打理政務。

久而久之,唐朝的權力中心從皇帝李治手上轉移到皇後武媚娘手中。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由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李顯繼位,史稱唐中宗。李顯性格懦弱,對妻子韋後言聽計從,皇位還沒坐熱乎就被武則天廢爲廬陵王。

李顯的弟弟李旦繼位,更加不敢反抗母後,朝政大權完全落在武後手中。武後臨朝稱制,追尊武氏先祖,提拔武氏子弟。各地接二連三的出現祥瑞,儼然是爲改朝換代造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