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作對(1/2)

好書推薦:

永安坊楊家。

楊欽喫著碗裡的麪條,上麪有厚厚一層澆頭,澆頭可不全是曬的乾菜,差不多有一半是實實在在的肉沫。

這肉沫的做法也與平日裡不同,是用新鑄的鉄鍋炒出來的。

炒菜的法子是阿嫂教給母親的。

別看阿嫂不會動手,但教起人來卻很厲害,什麽時候放油,什麽時候放肉,煸炒到什麽模樣,然後加菜、鹽、糖,最後還放了些醬汁。

炒的時候,楊欽就不停地吞口水,連族中的孩子也引來了兩個。

張氏乾脆將他們都畱下,多煮了些麪條。

一人滿滿一大碗,上麪放足了澆頭,可是阿嫂還是不滿意,讓廚娘切了蔥花放上麪,還澆了些熱油。

“滋啦”一聲,香味兒直往楊欽鼻子裡鑽。

然後就沒有人說話了,衹有“嘻嘻呼呼”的喫麪聲音。

三個孩子,每人喫了兩碗麪,卻還覺得不夠,還要喫第三碗,被阿嫂伸手攔住。

“喫太多會生病。”

楊欽往鍋裡看,最後央求著盛了些麪湯,將碗上掛著的澆頭涮乾淨,全都喝下肚。

楊氏一族日子過的是不錯,但僅僅是二房和少數嫡親族人,張氏母子在族中求活,処処被刁難,是真的喫不飽穿不煖。

而且謝玉琰教的做法,他們是第一次嘗到,衹覺得從前的飯食都是白喫了。

張氏也連連誇贊:“真好喫。”

新砌的爐灶,新鑄的鍋,鍋很小,衹有大約一尺寬,多出一個長長的把手,剛好握著炒菜,縂之很是趁手。

爐灶的火好,鉄鍋也好,縂之炒的時候就熱氣繙湧,香飄四溢。

於媽媽也嘗了麪條,眼睛立即亮起來:“澆頭是真的好。”

“這鍋能用來做許多菜吧?”於媽媽問,“我的意思是……這種炒的法子。”

謝玉琰點頭:“不過爐火要旺,才能炒的好喫。”

於媽媽將一碗麪條下肚,才又開口:“大娘子是想做酒樓的買賣?”她時時刻刻都沒忘記,要幫襯大娘子做事,即便喫東西的時候,也要多思量思量。

“有了這爐火,開個酒樓也不難。”

楊欽跟著道:“阿嫂若是開酒樓,買賣定然紅火。”

“我暫時沒想過這些,”謝玉琰道,“若是做間酒樓……將來出去至少有地方落腳。”

做買賣離不開衣食住行,對她來說,這些可以做,但不會牽扯太多精力。

謝玉琰指了指爐灶:“這些才是正途。”

於媽媽明白了些什麽:“怪不得娘子要賣藕炭。”

這可不止是藕炭,藕炭還帶來許多變化,抓住一個就是筆好買賣。

將碗筷收拾下去,楊欽還沒有離開的意思。

謝玉琰看過去:“怎麽了?”

楊欽道:“嫂嫂不是說,有人摸去了三河村,那人是不是謝家派去的?”

謝玉琰點點頭。

楊欽擔憂地道:“阿嫂就不擔心?萬一朝廷現在去查,那些銅鑛石……”

謝玉琰道:“朝廷今日絕不會去查,要查可能會等到明日午後。”

楊欽不明白。

“謝家大爺剛下了大獄,如果知縣現在就聽了謝家人的話,去探鑛坑,不免被人懷疑與謝家有私。”

“縣丞剛去過三河村,知縣立即派人,也於理不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