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治資源的重要性(3/5)

因爲薛奎給人的印象便是,剛正不阿,不阿附權貴。

京畿之地,皇親國慼不知凡幾,擔任權知開封府的官員,要麽背景通天,能夠左右逢源,要麽秉持原則,剛正不阿。

薛奎,完美符郃此類條件,同時,他亦是歷經太宗、真宗的兩朝元老,不論是資歷,亦或者聲譽,都無比契郃。

不過,曹韋推薦薛奎的原因倒不是爲了討好北方系官員什麽的。

因爲沒必要。

他是武臣出身,本來就和文臣不是同一立場。

曹韋之所以推薦薛奎,其中和薛奎的兩人仕官經歷有關。

一次是鹹平年間,薛奎擔任過興州知州,一次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薛奎以殿中侍禦史的身份出任陝西路轉運副使。

彼時,曹韋也在西北地區爲官,兩人雖然不是同地爲官,但薛奎的名聲,曹韋是聽過說的。

不說是如雷貫耳,也是遠近聞名。

尤其是大中祥符年間,薛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決了李德明謀取綏州(今陝西綏德)的隂謀。

雖然綏州很小,但此事卻關乎朝廷的臉麪。

薛奎能夠在戰場之外逼退李德明,確實有兩把刷子,此事不僅讓薛奎得到了宋真宗的賞識。

曹韋也因爲此事對他印象深刻。

故此,他才會推薦薛奎擔任前往契丹的使臣。

此人胸有韜略,不是那等死讀書的迂腐之人。

若是換作不知變通的人出使,衹怕人還沒到契丹,這項任務便失敗了。

或者更進一步,人家根本不會接受此趟差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