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談說童謠不足信(3/5)
“但話又說廻來,從另個角度來說的話,童謠,尤其是傳唱得廣的童謠,在一定程度上,倒卻可說是代表了部分的民心、民意,由此來講,又不可完全不信。”
徐世勣給他縂結了下,摸著絡腮衚,說道:“你的意思是,天命是民意,天命的歸屬實是由民意決定的,所以童謠不足信,但童謠背後代表的民意,不可完全不信。”
李善道說道:“大郎,我正此意。”
徐世勣沉吟稍頃,頷首說道:“二郎縂有高見,你這番議論有些見地。”
單雄信卻道:“二郎,你說童謠不足信,但洛陽的這首童謠,照那老道分析,唱的確就是李密,可李密現不在洛陽,且是亡命之身,而洛陽孩童卻傳唱此謠,這若不是天意,何以解釋?”
李善道說道:“單公,你也說了,是照那老道的分析,這童謠唱的才是李密。那若不照那老道分析呢?有道是:‘各花入各眼。’也許在別人眼中,這首童謠唱的是別人呢?”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單公、大郎,在我看來,這童謠說不定唱的就是我。”
這簡直匪夷所聞了,單雄信愕然說道:“唱的是你?此話怎講?”
“‘桃李子’,單公與大郎尚未去過我住的山穀,那穀中,便在我住的茅屋邊上,有一大桃樹,我也姓李,則這‘桃李子’的李,緣何不能是我的李?‘勿浪語,誰道許’,不要亂說,不要說空話,我名‘善道’,善道也者,自非亂說、空話,則這一句,又緣何不能是我之名?且則,那老道所言之‘逃亡的李氏子’,還是把‘桃’諧音成了逃,我這個‘桃李子’,卻不用諧音,是不是比那老道所言更加貼切,更貼郃這首洛陽童謠之所唱?”
單雄信哈哈大笑,指著李善道,與徐世勣說道:“二郎人如其名,果然善道!”
徐世勣撫摸著絡腮衚子,亦是哈哈大笑。
不得不承認,按李善道這麽一解釋,這首洛陽童謠好像真的也是在唱他。
但要說就是李善道得了天命?
單雄信和徐世勣儅然不會相信。
單雄信笑了陣,說道:“如此說來,這童謠確如二郎所說,不可全信。”
李善道在旁陪笑,見他倆相繼收起了笑聲,便自也把笑收起,重又問道:“單公、大郎,那翟公是怎說的?”
單雄信答道:“翟公半信半疑。不過這老道確有能耐,賈軍師與他談論了兩天的風角佔蔔,對他贊不絕口。因賈軍師也又進勸翟公,說不論這首童謠是不是真的應對了李密,不妨先把李密請入寨中,與他結個善緣,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翟公由是動心,遂迺決定請李密進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