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恰逢其際祖君至(4/5)

楊堅不用祖君彥,到了楊廣繼位後,楊廣一則因楊堅不用其之由,二來楊廣善忌,心胸不寬濶,他有文採,他就見不得別的比他更有文採的人,於是也不用他。

說來實是“空懷才華、蹉跎下流”,以致祖君彥到投李密前,也僅才在東平郡府任了個小小的書佐,檢校宿城令。“檢校”者,代理之意。兼個縣令的官,還是代理。亦所以,前時東平郡被瓦崗義軍的別部打下後,李密的一道召書送到,祖君彥立刻就動身,趕來相投李密了。

不過話說廻來,得召書後,即動身來投這事兒是不假。

祖君彥所言之“聞李密大海寺一戰,大敗張須陀時就想來投”的這話,卻不是真的了。

大海寺一戰,瓦崗義軍雖然打贏了,可說到底,亦無非是一場勝仗而已。大業九年以今,各地義軍打過的勝仗多了。一場勝仗,就算張須陀外有威名,也不代表什麽,不代表李密就一定能夠成事。因而,祖君彥那個時候,實際上是尚無來投李密之唸的。

現李密打下了興洛倉,這就不同了。

一座大倉,兩千多萬石糧,便是個傻子也能看出,李密以此爲資,怕是真能成事了。

對祖君彥的這句話,李密何等聰明,焉會不知衹是一句“客氣話”?卻沒拆穿他,衹笑道:“大海寺戰後,俺就有心請君前來,唯那時俺已在謀劃取興洛倉,軍務繁多,因無暇餘。”

房彥藻笑道:“彿雲‘機緣’。早請不如晚到。祖君今至,可謂是恰儅其時。”

祖君彥問道:“孝朗,卿此話怎講?”

“日前得報,東都的楊侗孺子、段達、元文都等已得昏君之令,在洛陽廣募兵馬,將來攻我。這一場仗,事關興洛倉的得失。若是輸了,興洛倉難保;若是打贏,我軍的根基便穩,以此倉糧爲仗,足可與東都爭鋒。君素有智名,今正好可爲蒲山公出謀劃策,以補我等之不足也。”

祖君彥說道:“越王等在洛陽,現正廣募兵馬,將來進犯?”

“是呀。”

祖君彥問道:“可探知了洛陽若來犯我,能動用的兵馬幾何?”

馬行甚速,已將至李密營。

李密接住房彥藻的話,笑道:“洛陽的情況,叔方等爲喒打探得一清二楚,楊侗、段達、元文都等現雖在洛陽興師動衆,招募兵馬,聲勢不小,不足爲憂。祖君,你今日才到,這些先不多說。你我進營,痛飲幾盃,爲君洗過塵,君今晚好生的歇息一夜,明日再議此事不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