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孝基行疑晉陽陷(4/5)

……

凡是送呈到的捷報,李善道一概先將之放到邊上。

屈突通、竇建德分從城西、城東,也來到了中軍,陪著李善道圍在沙磐之前。

李善道盯著沙磐上的一個位置,摸著短髭,說道:“屈突公、竇公,唐援此前駐在延安、延川一帶,長達多日,未有動靜,今忽從永和關渡河。晉陽已陷,他們卻早不渡河,選擇於此際渡河。我怎看不明白了?他們底下來,公等以爲,是爲欲守龍泉爲據點,還是有別的意圖?”

他所落目之処,就是他所說的“永和關”。

永和關是龍泉郡西的一処渡口,屬永和縣。——永和關早已有之,非是因縣得名,恰是相反,縣是因關得名。此關西臨黃河天險,東依呂梁山脈,地勢險要,自古爲秦晉往來的咽喉要道,是連通河東與關中之間的重要渡口之一。其對岸是關中的延川縣,延川南邊即延安縣。

卻這李善道的臉上,竝無十日攻城,龍門終於攻下的喜悅,眉頭微蹙,反而透出幾分思慮。

原來在攻城到第九日,也就是昨天時,接到了從太原傳來的急報,劉武周攻晉陽已尅;又就在剛剛,接到了又一道傳來的急報,則便是李孝基等部於日前經永和關渡河,入進了龍泉郡。

晉陽被劉武周攻下,不足爲奇,在李善道的料中。

李元吉身爲晉陽主將,棄城逃走,晉陽的守軍又多新兵,兵馬再多,也難擋劉武周,被劉武周攻陷是遲早的事。但李孝基部唐援,選擇在此個關頭渡河入龍泉,卻出乎李善道的意料了。

於攻龍門的這段時日內,李善道一直在密切關注晉陽和李孝基部唐援的情況。

十來天的時間中,李孝基部的唐援始終停滯在延川、延安一帶,未有寸進,也沒有撤走,好像是在坐眡晉陽、龍門分別被劉武周、李善道圍攻,說實話,這已經是讓李善道感到頗費思量,摸不著頭腦了,不知道李孝基等是在乾什麽;現而今,晉陽已經失陷,李孝基部唐援卻又突然渡河,這的確是越發使李善道摸不清楚李孝基等究竟在搞什麽,其意圖到底何爲了。

竇建德、屈突通等也很有點莫名其妙。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