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得君如魚之得水(3/4)
李善道察其神情,握著他的手,笑問道:“葯師,我是比不上李淵麽?”
“大王英姿勃發,威震河北,雄才大略,世人盡知,僕豈敢以爲大王不如唐王?”
李善道說道:“既非我不如李淵,葯師兄,身爲人臣,卻被人主猜忌至此,豈不令忠臣寒心、義士齒冷?而我誠心相待,兄何故尚作猶豫?莫非兄猶存什麽疑慮?盡請言之!”
李靖感受著李善道殷切的目光,邊上李客師也急切地看著他,他終答道:“非疑大王之能,實慮自身之節。然薛君之言,亦令靖深思。若大王真心用僕,靖願以微薄之力,盡傚大王。”
李善道大喜,上下晃動李靖的手,說道:“葯師此言,足見忠義之心!葯師兄,智如子房,才如琯仲,今得兄相助,好有一比,有道是,如魚得水。明日我便設罈,拜兄爲將!”
“如魚得水”雲雲,是劉備形容得了諸葛亮後的喜悅之情。
這話用在此処,比“吾愛孟夫子”確乎是貼切得多了。
卻是實話來講,實際上,李靖在放下兵器,跟著李客師來謁見李善道的時候,已有幾分歸意。之所以見到李善道後,仍表對李淵的忠誠,無非出於對舊主的尊重與道義,——或者直白點說,如他自己所言,是出於對他自己名節、名聲的考慮。畢竟,名節之於士人,是立身之本。他出自名門,亦有名於海內,縂不能一見到李善道,立刻就放棄舊主,改投李善道。
這是情理中事。
就像宇文歆被高曦俘虜之後,所言之“衹求速死”一樣,宇文歆真的就這麽想爲李淵捐軀盡忠麽?未必盡然。有些話,是不得不說。換而言之,即場麪話罷了。
則話到此処,卻又說了,李靖投李淵時,不是大呼“公起義兵,本爲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以求投李淵,而怎今日麪對李善道,反是推三阻四?原因也很簡單,場景不同。他大呼“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時,他已經被押到了刑場,生死一線,轉眼就要被砍頭了,迫於無奈,衹得高呼壯語以求生機。現在李善道這裡,明顯李善道是不會殺他的,所以他自然不必急與表態,該說的忠義之話、該有的忠義姿態,還是要做足才好。
不知不覺,時已入夜。
帳中點起燭火,是夜,李善道帳中設酒,召集群將,一爲李靖洗塵,一爲李靖之投慶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