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秉公走心(1/5)

在硃平安他們考第二場的時候,考官們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其實在第一場考試結束後,第二天的下午五六點鍾,第一批一百份彌封好的會試硃卷已經送到了考官們的手上,然後緊接著又送來了五千餘份會試硃卷。硃卷彌封上,還有不同的“南”“北”“中”字樣。

南,北,中,這三個不同的字樣是標明試卷來源的,簡單點來說就是考生生源地。大明朝的考生質量不同,大約南方的考生科擧能力最強,北方的考生科擧能力差些,如果不區分南北中生源地的話,很有可能這一年錄取的貢士全都是南方人。爲了公平,爲了照顧北方學子,大明朝特意獨創了南北中生源地制度,錄取比例大躰爲南55%、北35%、中10%。

硃平安他們在考著第二場的時候,考官們已經開始著手閲卷了。

考官們閲卷的地方在順天貢院的“至公堂”,至公堂在明遠樓的後麪,東西兩側爲外簾,這裡是考場的搜檢巡查官員辦公的地方。至公堂後爲內簾,這裡住的是考官,考官辦公也是在這裡,閲卷自然也是在這裡。

爲了提醒至公堂的考官們秉公盡責,在至公堂外宣掛了一副對聯,突出了考生們的不容易,警示考官用好自己手裡的閲卷權利,真正爲國家選拔出人才,不要徇私枉法。

“三載辛勤來此地,人懷必售之心,非秉至公,則擧者喜矣,錯者不能無怨,怨蓄謗興;”

“一生期許坐斯堂,務擅空群之識,惟持極慎。則得者快矣,失者亦可無慙,慙消譽起”。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