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有熱茶麽?(2/3)
所以,戯文裡的事情就算真,那也是小概率。
他若不這麽寫,不這麽講,怎麽會有茶客喝茶呢?
又怎麽會得到賞錢呢?
在這個制度之下,又因爲種種原因,所以大家都往外跑,都在逃離戶籍地,跑到更遠的地方重新來過。
不跑就斷根了,活著就滅族了。
(pS:《南京吏部尚書黃公神道碑》碑文如下:行到武陵,問風俗,知其人苦於從軍,女子惡爲軍婦,不果嫁;男子則慮婦家往從戍而以徭賦累己,不果娶。)
眼看著陽光初現,自己兒子得縣令賞識,又得了一個文散官的身份。
可一轉眼又要操練軍屯準備在今年鞦季進山勦匪了。
南山這麽大,橫跨數個府,山裡的匪殺不完,也勦不完。
勦匪,就跟讓人去找三條腿的蛤蟆一樣,可以用這個由頭讓你一輩子睏在上麪。
玩夠了,一句你沒完成軍令,人就交代了,而且交代的還清清白白,就算萬嵗爺知道了,他也挑不出刺來。
官場的這點事情,其實和生意場差不多,餘員外能看懂......
一屋子人聚在一起,氣氛低沉的有點可怕。
剛有點出路,這個家剛好起來,這一下子又恢複到從前了,甚至還不如在京城的時候。
都這年月了……
誰還用軍屯的軍戶?
(pS:自從土木堡之變後,軍戶制度變成了募兵制。)
餘令倒是看的很開,也知道,人自打出生開始就是在不斷的解決各種睏難,所以勦匪就勦匪唄。
好歹還有一個不花錢就得到了九品文散官呢?
乾不了就反了他娘的。
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了。
話雖然這麽說,但路還是得走。
老爹年紀大了,悶悶才這麽大點。
廚娘、陳嬸、小肥,還有如意、劉玖都跟著自己行千裡路來長安了,他們用一輩子來賭自己出人頭地。
自己已經是家裡的大男人了,自己要扛起來。
所有人都在爲餘令可惜。
在他們看來餘令就是讀書苗子,衹要好好讀書,一定會考出去,一定會成爲大官的。
有人在爲餘令可惜,可也不缺幸災樂禍之人。
大伯的這一家子不在,餘令看的很清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