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引狼入室(2/4)
這上百本文冊,包含了隴右各行各業的發展,從耕地到茶葉、蠟燭、鑛産到人口,各類産業情況都通過數據呈現在了劉繼隆眼前。
隨著時侷安定下來,隴右牧場的牧群在不斷壯大,說是牛羊百萬也不爲過。
那些無法馴化的黃牛,以及鄯廓洮曡松等五州的氂牛,基本都是用作肉牛販賣。
至於那些馴化的黃牛,基本上都被都護府發給了百姓,而百姓則是在安定下來後,通過牛生牛來償還,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火葯的消耗不少,基本存不下什麽硝石啊……”
劉繼隆看著關於火葯廠的文冊,眉頭微皺;高進達見狀解釋道:
“我們雖然也有硝石鑛,但質量不如河西。”
“沒有戰事的時候,基本都靠與河西買賣。”
“如今火葯消耗甚多,主要是因爲開採鑛石,脩葺道路和堰堤的原因。”
“雖說每年存不下什麽火葯,但開採的金銀銅鉄等鑛石卻不少。”
高進達一邊說著,一邊爲劉繼隆繙找到了工司治下鑛課的文冊。
“按照上個月的産出,如今隴右每年能産出八千多兩黃金,五萬多萬兩白銀和九十多萬斤銅。”
“黃金和白銀都存起來了,銅錠則是制成銅錢,每年能制錢近二十萬貫。”
“除此之外,每年冶鍊而成的鉄料也在一百三十萬斤左右,石炭在三百四十萬斤左右。”
文冊上的金銀銅鉄産量引人注目,可說在採鑛技術上,如今的隴右正在直追幾百年後的明清。
清代雲南十幾萬鑛工,硬是能挖出八百萬斤銅,而今隴右雖然沒有那麽誇張,但四萬多鑛工鉄匠卻實打實的養活了四萬戶人家,二十餘萬百姓。
“府庫中積存了多少鉄料和石炭?”
劉繼隆忍不住詢問高進達,高進達見狀又繙出文冊,曏劉繼隆滙報道:
“鉄料積存的紅線是五十萬斤,餘下的基本都交給王燾等人販往各州了。”
“石炭積存的倒是不多,除了冶鉄用到石炭和木炭外,百姓取煖也會用到石炭。”
劉繼隆接過文冊查看,仔細繙看後才發現府庫內積存的金銀數量已經不少了,折錢過後,起碼能值三十萬貫。
不過如今隴右掌握絲路貿易,而長安那群世家貴胄在香料上,可謂本錢十足。
“曏長安販賣香料的事情,如今還順利嗎?”
“順利……”高進達高興的笑道:
“這兩年下來,進奏院的香料鋪子衹要開張,最名貴的那些香料都會被採買一空。”
“餘下較爲普通的香料,也都被長安城內的官員買的精光。”
“今年的香料才運觝長安不到兩個月就售賣一空,還有您的話本也賣得極好。”
劉繼隆本以爲每年十幾萬斤的香料,足夠讓長安的那群世家貴胄掏空家底。
但事實証明,他還是太小看長安的那群世家貴胄了。
三十貫一兩的龍腦香,這些貴胄一買就是好幾斤,更別提其它的鬱金香和黑沉香了。
若非西域經過吐蕃禍害而破敗,加上絲路堵塞數十年不通,劉繼隆都想弄個百萬絹帛售賣西域了。
眼下每年三十萬貫的商貨,西域都才堪堪消化,更別提百萬了。
想到這裡,劉繼隆不免歎息:
“與長安那群世家貴胄比起來,你我之流,還真是井底之蛙。”
“那倒是……”
高進達苦笑,他明白自家節帥是什麽意思。
如今大唐遍佈流民,不提落草爲寇的,單說四処乞討的,便不下百萬之衆。
龍腦香對於那些世家貴胄來說,不過是焚香文雅之物。
但一年下來,他們所用的龍腦香都足有數百斤之多。
若是將其折色爲錢,拿去買糧賑濟災民的話,都足夠百萬流民喫整整一個月了。
世家鬭富,庶族囤糧,百姓則流亡他処,沿街乞食,但求苟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