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鹽的價值(2/5)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蜀王本紀》:“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
漢代起,也始利用鹽池取鹽。王廙在《洛都賦》稱贊其:“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
歷史上,早期時鹽的制作,需要依靠薪火熬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産量低,導致鹽價騰貴。
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琯鹽政,琯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
在封建社會大部分生産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大部分地區的鹽卻不可能自給自足,必須從外界獲得。
在中國古代社會,鹽鉄茶酒是少數幾項大宗交易商品,但這些商品在不同時期都曾實行專賣,鹽是其中實行專賣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造成經濟影響最大的品種。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