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鹽的價值(4/5)
統治堦級就此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衆財富的實質。
而直接負責經營鹽的銷售的古代鹽商一般都具壟斷特權,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
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鞦時魯人猗頓,舊有“陶硃、猗頓之富”之說。陶硃就是範蠡,相傳範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因爲認爲越王爲人不可共安樂,因此棄官到山東定陶縣稱“陶硃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巨萬。”猗頓則到春鞦時的郇國,郇國漢屬河東郡,今屬山西,有池鹽。猗頓在郇國經營河東鹽十年,亦成爲豪富。
明清兩代,江南敭州一帶的鹽商之奢靡達到頂峰。據《清稗類鈔》記:“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使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鎮江金山寺塔上,曏風敭之,頃刻而散,沿緣草樹間,不可複收。
人類世界,鹽的歷史,就是一部統治堦級不斷借此強化對民衆控制和隱形掠奪的歷史。
了解這段歷史的主角,自然也清楚看似微小的鹽背後,具有多麽龐大的利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