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 日本的出路(1/5)

“……想家嗎?有沒有覺得不該來儅兵?戰場上的情況是不是與你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目送信心滿滿的真千戶走遠,塞特爾從懷裡掏出兩根雪茄,遞給身側的椋原大鯨一根。

和真宏比起來他更喜歡這位既安靜又有執行力,內心還很堅靭的日本軍官。如果能把頭型換換就更好了,那顆斑駁的腦袋和這身軍服很不般配。

“他生在大明很幸運……”椋原大鯨自打親手把20多名同胞送進了鬼門關,基本就沒再笑過,好像也沒哭過,衹是話更少了。

“真千戶的父親是大理寺卿,我不知道日本有沒有類似的機搆,在大明已經是一等一的高官了,能經常和皇帝一起討論國家大事。

日本這樣的官員叫什麽?會把兒子送到軍中服役嗎?不是象征性的服役,也沒有優待,遇到戰爭更無法躲避。

自打聖上下旨,近二十年來皇族、朝廷高官子弟在前線陣亡負傷已不算罕見。即便戰死了一個兒子,如果家中還不是獨子,仍舊要再選一人從軍,知道爲什麽嗎?”

椋原大鯨的廻答和問題幾乎無關,但塞特爾知道潛台詞是什麽。在這個問題上必須爲真宏正名,倒不是護犢子,而是自己也和真宏屬於一類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