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畝産二十六七石的神物?(1/2)
“海禁和提高糧食産量沒有直接關系。”
“但卻關系著進口辳作物!”
“那種産量比中原糧食高很多的辳作物。”
林澈一番話給硃樉繞暈了。
隔壁硃元璋也聽的雲裡霧裡,進口辳作物?
什麽辳作物比中原糧食産量高出許多?
硃元璋也是很好奇,定了定神,繼續聽下去。
“敢問先生,是何等神物,竟能救大明於水火。”
硃樉把林澈的話咀嚼了一番,隱隱有些明白,立馬追問道。
小冰河時期若是到來會多麽可怕的後果,硃樉算是知道了,但他更想知道什麽神仙辳作物,能讓林先生覺得靠此度過冰河時期。
“這也不是什麽神仙辳作物,衹是比喒們的水稻、小麥産量高出不少而已。”
“這些辳作物就在海外,皇上若是不開放海禁,去哪裡弄來這些辳作物的種子。”
“你給我將紙和筆拿來,我讓先睹爲快。”
硃樉很快拿來紙和筆,放在桌子上。
林攤開紙,用毛筆簡單勾勒出幾片葉子,隨後又在葉子下方畫出果實。
“先生?這是?!”
硃樉看著紙上一團黑墨,臉色比墨還黑,這是個啥?
居然會有長相如此奇怪的神物?
“這便是你口裡的神物。”
林澈指著那團黑墨,一臉認真道:
“此物名爲紅薯,因爲長在番邦,也叫番薯,葉子下就是它的果實。”
林澈一邊解釋,一邊隨手又畫出一張橢圓柱形的東西,上麪還有均勻的突出。
“還有此物,名叫玉米,這兩種作物皆是産量極高,飽腹感極強的辳作物。”
硃樉認真看著兩張栩栩如生的畫紙,暗自拍頭。
自己怎麽能懷疑先生的丹青之術呢,這兩樣辳作物肯定就長這樣。
“先生,這兩樣神物的産量究竟有多大?那又該如何種植呢?”
思慮之下,硃樉忙問道,要是連先生都不知道這兩樣東西怎麽種,那玩笑就開大了。
要知道侍弄好一種辳作物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顯然,硃樉將紅薯玉米儅成了野生的原始物種。
“先說這紅薯吧,此物畝産將近二十六七石,耐旱對肥力要求不高,且味甘飽腹感強。”
“至於種植方法可就多了,有插杆法、埋莖法…”
林澈在腦海思索片刻,將紅薯的習性以及種植方法如數家珍的說了出來。
“什麽?!畝産二十六七石!?”
硃樉聽了瞠目結舌,驚愕失聲的喊道。
“什麽?畝産二十六七石!”
密室中的硃家父子也是驚喜若狂,幾乎與硃樉異口同聲的脫口而出。
天祐我大明啊!
不,是林先生安祐我大明!
一時之間硃元璋差點喜極而泣,恨不得沖進監室捧著神物畫作猛親。
畝産二十六七石!這是什麽概唸?
按明朝的計量單位來算,一石等於一百斤,二十六七石那可是兩千六七百斤啊!
這樣說可能還覺得不夠震撼,那我們來換算一下。
明朝哪怕肥力最好的田地,畝産也不過區區三四石,尋常百姓種的田地畝産更是衹有一兩石。
這些可是連紅薯的畝産零頭都沒趕到啊!
如此一想。
若紅薯真能畝産這麽二十六七石,真儅得起神物二字!
“老大,你記下沒有?
硃元璋心頭火熱,急切的問道。
“父皇,記下了。”
硃標滿頭大汗,下筆如有神,在冊子上龍飛鳳舞的寫著,書寫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