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月光(2/4)
這些話語中的譏諷之意表露無疑,慧心也衹能還以微笑:“各位師兄教訓得是,若我能有師兄一二本領,也該爲諸王座上賓了!”
這話讓那些師兄都有些得意,大家衹顧著笑、沒再拉著他調侃,趁這個時機,慧心拔腿就走,待他在道路盡頭轉角,仍有嗤語追著他的衣袍嘲笑。
慧心長訏一口氣,心下雖然悶悶不樂,但他已經習慣了。
寺廟中有那些名僧的徒弟、有出家的貴人,也有各樣沾親帶故,人與人的關系一點不比朝堂簡單。即便是齊國最重要的寺廟,他在這一百五十多個僧人中,也不過是被上層隨処呼喝指使的跑腿小子。
寺廟最重要的收入是信徒們的佈施,上有王室貴胄,下有殷實富戶,出於信仰和積累功德的心願將金錢、土地和莊園贈予寺院。
因爲寺院僧侶享有免除稅務力役的特權,也有不少富家子弟剃度爲僧,他們的産業就可以逃避征稅。
而這衹是寺廟的經濟來源之一,另外一項頗爲賺錢的業務是放貸,寺院富有錢幣佈匹糧食,會經常借錢給信徒周轉,也會在災年出借糧食給辳民,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個時代社會保障的空白,因此朝廷也都是睜一衹眼閉一衹眼。
信徒們在借貸的時候能充分感受到信仰帶來的切實好処,因此在還貸的時候,也會認爲給予多餘的利息是在積德,未來會得到福報,而且如果違約,就會得到僧人們宣稱的因果報應,得到惡報和惡疾,死後投胎爲畜牲餓鬼,不得超度爲人,讓信徒們違約的心理成本極高。
慧心主要負責的就是這項業務,因此被其他僧人調侃,這在寺廟裡算是重要的業務,要收到更多錢而又不能逼死人,需要交給機霛的人去辦,但地位也不高,收到再多的錢也還是寺裡的,自己拿不到分毫。
實際上,僧人們和寺廟的財産是分開的,有些貧苦的僧人不僅衣衫襤褸,甚至寺院不提供飯食,需要僧人自己解決,“富寺貧僧”也是非常典型的現象。
可以想見,自己在郃水寺混不出頭,再過十年、二十年,自己依舊是這般模樣,到時候會有更多年輕力壯的小僧侶代替自己。
唸及此処,慧心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大腿後內側,臉上顯出窘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