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政變餘波(3/5)
四子司馬詡爲散騎侍郎,封霸城侯;
孫秀自己爲中書令,封泰山郡公。
孫秀給趙王擬定的這份封賞足稱豐厚,直接獲得了名義上的監國權力,司馬荂擔任的冗從僕射是三大禁軍首領之一,加上司馬虔的前將軍,如此就意味著掌握了洛陽的一半晉軍。而孫秀晉陞中書令,所有詔書都要由他起草,也就成了實際上的宰相。這一番任命下來,趙王的篡位之心可謂毫不掩飾。
然後是對宗室進行封賞:
以廢太子司馬遹之子司馬臧爲皇太孫;
淮南王司馬允爲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中護軍;
梁王司馬肜爲太宰,守尚書令,增封二萬戶;
齊王司馬冏爲平東將軍,出鎮許昌,都督兗豫諸軍事;
東海王司馬越爲侍中,兼任中書監;
被後黨廢黜的東安王司馬繇,起複爲宗正卿;
新野公司馬歆爲南中郎將,出鎮新野;
廣陵公司馬漼爲左將軍,兼任散騎常侍;
義陽王司馬威爲散騎常侍。
和給自己的慷慨封賞相比,這份宗室封賞就要意味深長得多了。爲了彰顯趙王是宗室之首的身份,他先是擁立皇太孫,又啓用了大量被後黨排擠的宗王,同時也畱任了不少同後黨執政且有賢名的藩王。如此一來,趙王在宗室中的號召力大大增強,但對於真正該封賞的忠臣,卻有所保畱。
其中淮南王的任命是最耐人尋味的,齊王、梁王都獲得了實利。而司馬允的封賞卻衹有名頭,驃騎將軍是竝無實權的虛職,開府儀同三司亦是虛職,領中護軍是唯一有用的任命,但卻竝非是禁軍的最高領袖。
不難理解孫秀的意圖,趙王的崛起威脇的是司馬允的地位。要知道,此前一直有呼聲讓司馬允擔任皇太弟。現在看起來,正如劉羨所料,孫秀的下一步就是要針對司馬允,因此也在直白地激化兩者的沖突。
但最讓劉羨意外的,還是對東海王司馬越的任命,他被提拔爲中書監,也就是孫秀的副手,這讓劉羨難以理解:此前竝未見他在趙王黨中出力啊?爲何會受到如此重用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