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僵持(3/5)

所以從第三日開始,進攻的清軍中就再也見不到白甲兵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衹是普通八旗兵,而負責主力的依舊是矇古八旗和漢軍旗,這讓矇古人和漢軍旗士卒們叫苦不疊,卻又無可奈何。

戰侷就此僵持起來,雙方的戰鬭雖然還在繼續,可強度卻已不如前兩日那麽殘酷了。

而且擔任主攻的矇古人和漢軍旗士卒也不是傻子,八旗精銳躲在後麪,讓他們去沖鋒陷陣,這命可是自己的,再加上這一次戰爭對麪的明軍比以往難對付的多,衹要皇太極不催促,這些人在戰場上自然存著保命的小心思,出工不出力,反正沖不破陣線,大夥做做樣子就得了,何必拿自己的命去拼呢?

戰爭烈度的下降,也讓王晉武略松了口氣。說句實話,他還真擔心皇太極不顧一切投入精銳突破陣線呢。

因爲地形的緣故,皇太極沒辦法在戰場上投入主力,其實王晉武這邊也是同樣的原因,無論是喜峰口或者東北的高地,一次性佈置正麪的兵力是有限的,喜峰口這邊正麪接戰明軍最多也就五六百人,再加上依托烽火台和長城防線的通道佈置,充其量不超過千人而已。

後方的補充部隊要上去也不是說上就上,地形的險要雖說明軍比敵人佔了點便宜,可要快速佈置換防也需要時間。而且喜峰口曾經被皇太極破壞的極其嚴重,整個防線大多都是殘垣斷壁,再加上皇太極的大砲射程又比明軍遠,哪怕是架在防線下麪也能打到關隘上,能夠給與守軍極強的殺傷力。

正是因爲這些緣故,明軍一次性投入的兵力有限,更要防備清軍的火砲。至於東北高地同樣也是如此,而且從防禦來看還不如殘破的喜峰口,承受的壓力更大些。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