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朝大監韓仁禮(2/3)
李景源接著道:“你眼界淺了,居一地而睏,看到的東西不多。別待在甘州了,去其他州走走,去一趟麓山,去趟瑯琊書簡湖,再去趟江南十二書院,如果有時間去蜀地看看,荀青衣雖然沒甚風骨,蜀地風貌可見他執棋有力。
等你走完大衡十三州後,再寫一篇諫疏。”
徐典脊猶豫一下,道:“草民會認真考慮。”
趙高冷哼道:“殿下發話,你不立馬答應,還做考慮。窮儒,我發現你膽子是真不小。”
李景源擺擺手,讓趙高不要說話,平聲靜氣道:“此事於你而言,確實是大事,好好考慮是應該的。”
徐典脊跪地叩謝。
李景源對趙高說道:“那些儒生還未走遠,派一騎送他過去吧。”
趙高點頭,吩咐羅網送徐典脊離開。
趙高這時問道:“殿下很看重這窮儒?”
李景源看了一眼諫疏,笑道:“就這份諫疏而言,比張蒯寫的有力度。字裡行間是個法家苗子,衹是眼界淺了些,若是能有著眼大衡的大侷觀,或是個治國能手。”
趙高了然道:“所以殿下讓他周遊十三州,補上這份眼界。”
李景源淡淡道:“如是他能周遊大衡,即便沒補上眼界,光是這份氣魄和毅力,將來也是可造之才。”
徐典脊一看就是窮苦出身,這般人周遊衹能是以腿丈量。若真能走遍全國,其毅力之堅定已超過世上九成人。
趙高又道:“我觀他的手不是書生手,平日裡沒少勞作,剛才他沒有立馬答應,或許是家中有隱情。”
李景源點點頭,平靜道:“查查吧,若真有隱情,悄悄地出手,解決他的後顧之憂。”
趙高疑問道:“爲何不讓他知道,殿下小施恩澤,他定會感恩戴德。”
李景源淡淡說了句:“非物自外者,自中生於心。”
趙高皺眉道:“老奴依稀記得這句話出自禮記祭統說,意思好像是有些事不能靠外物推動,還得靠內心自發而爲。”
李景源點頭笑道:“衹有他在無人乾擾的情況下決定周遊十三州,才有意義,才能用心開眼界。若是他不願走出去,將來成就有限,我又何必在乎他的感恩戴德。”
趙高贊歎道:“殿下高明。”
李景源笑而不語,喫完賸下三碗麪,讓趙高給了十三文錢。
一碗三文,兩碗五文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