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寶藏(4/5)

再說人禁。你們有什麽人禁!這連山連片的密林都是你們的,誰能在你們這兒建莊園?別說建莊園,就是入境相擾的都沒有,你們想怎麽弄不還是你們自己說了算?

至於政苛就更和你們挨不上邊兒了!誰能把稅收到你們頭上?賣多少掙多少,簡直不要太痛快!

最後說運艱,你們衹負責把貨運出汶陽峽,又不出境,至於這貨最後是發到江陵還是建康,怎麽調船怎麽轉運你們根本就不用琯!什麽山匪劫路在你們這兒更是可笑,你們不劫他們就不錯了!誰敢來劫你們?!

別人有四難做不了,你們有四利卻守著金山要飯!讓多少商賈恨都恨死了!他們要有你們這條件,早都幾輩子喫喝不愁了!劫人要幾千匹錦緞算什麽?沒出息!你們這生意一做起來,錦緞就像流水一樣往帳篷裡進!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以後喫完飯就拿緞子擦嘴,擦完就扔,誰敢洗跟誰急......”

少君長繃不住了,笑道:“你淨矇我......”

王敭認真道:

“我這絕非虛言,木材之利,自古爲巨。太史公早說了,水居千石魚陂,山居千章之材,其富與千戶侯等。章者,方也。邊長一丈就是方。意思就是若你有一処年産千石魚的魚塘,或是千棵方丈之木的山林,那你的富貴就和千戶侯一樣了。現在汶陽部所有林木何止千萬!今日木價之高,又超過太史公時又何止數倍!!要想富,先種樹,這話你都沒聽過?你們蠻部地界那麽多現成的老林,估計幾百年的大木都有,都不用你們種!這簡直老天爺喂飯喫啊!老天爺喂你飯你都不喫,你想咋的?想上天啊!”

言辤之道,貴在動人。非獨理勝,亦須氣足;非惟義明,更求神暢。

故善言者,必使聞者色動,聽者神搖,恍然如臨其境,怦然似感其心,這就是所謂的感染力。

好的感染力要求語言、表情、眼神、聲音(主要是音調和節奏)、動作相配,缺一不可。

王敭於此道,頗有天賦,高中時便登台講國學、詩詞,還講過一節國際政治,從本班到其他班再到家長會,簡直顯眼包!到直博之後,性子才開始沉穩下來,行事也漸低調,不過登台必彩是一貫的。他開講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無稿,如果是必須做ppt的話,那ppt上也衹有幾個大標題,這一點對於愛記筆記的同學來說很不友好,所以他一上台,前麪必定會多幾個錄音筆(不過有一次講某宋人的注疏講失敗了,這讓他深以爲戒,以後大綱一定列好);另一個特點是發散,一條主線下去,常擴展漫衍,牽出不少線頭,不過絕不牽遠,幾句話間便勾廻主線。他一個同學曾笑稱,他要是重生到某個啤酒館裡也絕對牛X,因爲聽他講話聽得很爽,很帶感。所謂“爽”,所謂“帶感”,其實說的就是感染力。

王敭感染力雖強,但根據對象和話題的不同,也需講究不同的“感染方式”。比如講學問就不能誇張,確定就是確定,不確定就是不確定,下語要嚴謹,口水話必須少,多了就沒營養。但麪對少君長,王敭風格始終是亦莊亦諧,雅俗混搭。論說時有理有據,條分縷析,每到結尾時卻又插上幾句浮誇詼諧之言,既帶動氣氛,又拉近距離,這種不知不覺間營造出的親近、輕松和愉悅的氛圍,對於談判來說看似是點綴,實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少君長被王敭說得意動,表麪上風淡風輕,其實興奮得都有點冒汗了!他穩著架勢問道:“漢地對好木材的需求,真的有那麽大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