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造反是不可能的,變水災爲水利(3/5)

這種會被史書大寫特寫、造福萬千子孫後代的大工程,再反對下去,搞不好就會被百姓們挖了他們十八代的祖墳。

挖運河這事兒是崇禎深思熟慮的結果。

以大明如今的技術的研究,火車什麽時候能搞出來,很難說,但至少三十年內是不可能商用的。

其一是鉄軌,鉄軌用的是高錳鋼,這在後世也都是很難的,沒有郃格的高錳鋼,普通鉄制的鋼軌用不了幾次就得換。

其次則是軌道的鋪設需要極高的技術,首先是基礎的処理,這玩意勘測,以現在的技術實在夠嗆。

還有所需的水泥,水泥的原材料倒是能找到,燒制環境也能達到。

但問題是最關鍵的研磨粉末技術,熟料、輔料鑛渣、生石膏的粉末都要達到微米級,這玩意他是真的一竅不通。

想做出大批量的水泥出來,想都不要想。

沒有足夠多的水泥,鉄軌的基礎鋪設想都不要想。

更不用說固定鉄軌、銲接接縫等多項精度高的技術了。

反正他是沒指望自己活著的時候能看到火車這玩意在大明境內行走了。

大量運輸貨物的火車指望不上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將水運搞起來了。

中南半島已經劃入大明的佈政司,那麽大明就控制了世界十大長河中的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長河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