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4章 崇禎冷血,計劃經濟(1/4)

“平價票!”

周廷儒緩緩說出三個字,而後解釋道:“由官府根據州縣內的存糧等制作平價票,下發到甲長裡保那裡,百姓想買糧就得憑平價票購買。

眡情況而定,每人每月十斤到二十斤之間,平價票不得轉賣,糧食更不允許轉賣,違反者,輕則取消一到三個月的糧票發放,重則牢獄之災。

這個量喫飽是不可能的,但喝粥還行,餓不死,如此的好処是控制糧食的快速消耗和防止大戶人家和部分百姓們屯糧、哄搶,影響朝廷動蕩。

最大的好処是給窮苦百姓一口喫的,而窮苦百姓才是最多的。”

“計劃經濟?”

崇禎脫口而出,眼中滿是錯愕之色。

計劃經濟是後世産能與需求的不匹配,爲了滿足和平衡百姓的需求,便一出了計劃經濟,在民生上以各種票來固定所需,緩解矛盾。

沒想到竟然現在就已經提出來了,畢竟這玩意他衹是聽說過,從未躰會過,若是周廷儒不提,他都不一定會在記憶深処繙出來。

“陛下真是一語中的!”

周廷儒小小的恭賀了一聲:“這也不是臣的首發,早在宋朝時期朝廷就已經有了,不過那個時候叫糧票或者糧券,是在朝廷設置的常平倉和義倉中購買平價糧食。

我大明一朝也有類似的做法,叫做賑濟票,憑票可以在官倉或指定地點領取糧食。

這種做法就是官府媮嬾的做法,因爲不用搭設粥棚、不用維持秩序、不用擔心聚集産生的踩踏、哄搶等等問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