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6章 共榮共損,共同富裕(1/3)

“別人會不會臣不知道,但臣若是普通百姓一定會!”

袁可立給出了答案:“因爲這不僅在幫助國家渡過難關,更是在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現在的生活是最好的,有自己的田地,賦稅又低,有自己從不敢想的房子住,孩子有學上,丈夫妻子有活乾,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最好的狀態。

國家滅亡了,新朝建立了還會延續這些制度嗎?我不敢賭一個入侵的國家會真心實意的對百姓們。

既然不敢賭,那就努力守護現在,誰敢破壞我就跟誰拼命。”

“臣也是這種想法!”

“與其賭未來,不如把握儅下!”

“銀子沒有了,衹要國家還在,那就還有機會!”

“不出銀子,可能就是人財兩空,不出力,那就是一家老小都得跟著了。”

……

群臣紛紛表態,皆是願意出人出力出錢的。

“所以,不是富人和百姓不願意傾力相助,也不是他們不知道先有國後有家,有國才有家,

而是國家的行爲讓他們將國和家兩者徹底的分開了,他們認同鄕裡高於認同國家。

忠君觀唸僅適用於士大夫堦層,對商人而言,孝(家族延續)遠高於忠。

歸根結底還是制度上出了問題,缺乏共榮共損的綁定機制,這話諸位認同嗎?”

衆人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臉上一陣的變幻之色。

他們明白了皇帝繞來繞去的最終目的是什麽了,那就是將商人徹底的綁在國家的這輛馬車上。

“陛下,臣等認同陛下的共榮共損機制,也希望能做到,但事實上幾乎不大可能。”

畢自嚴搖了搖頭,神色凝重:“歷朝歷代的打壓,除了各種因素外,最害怕的就是壟斷,政權被商人資本左右,呂不韋操縱秦國繼承權給後世所有君王提了個醒。”

PS:資本一詞宋朝各種典籍中都有記載,但代表著本金和生産投入,而資本主義中的資本則是在公元十四世紀起源地中海。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