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1/5)

衆人神色一滯。

飲食的問題可以改,即便改不了還是能買到麪粉的。

可生理習慣……水土不服可不一定能改,尤其是兩種相反的天氣之下。

“畢尚書,大明地大物博,不是說衹有現在這麽一些耕地,若是朝廷允許開墾,耕地麪積或許能增加一倍,遷移到其他地方墾荒呢?”

“這也是一個辦法,可以考慮,但這不就與陛下所提的退耕還林的想法相違背了嗎?若非必要,盡量不選擇此法!”

“畢尚書,乾脆直接不分,或者說暫時不分耕地,將他們變爲植樹民夫,類似河道的護漕軍,四條主要河道加起來近五千裡,需要十億棵樹。

北宋元祐年間,開封府征調兩萬民夫沿黃河植柳,記錄日植十萬餘株,人均五棵左右(含老幼),

潘季馴的《河防一覽》一書記載萬歷六年徐州發動民夫千人耗時三月,植樹百萬棵,日均一萬一千顆,人均十一棵。

如果按人均十棵算,如此大工程二十年完成不過分吧,那就是每年五千萬棵。

無論是枸杞、核桃、泡桐、白蠟、桑葚等經濟性樹木還是柳樹、榆樹等景觀性樹木,栽種時間衹有兩個節點,

一是春季萌芽前的三四月份,二是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的十月到十一月份,縂計算下來可能衹有四個月左右。

這些樹木中枸杞、桑樹、柳樹可以插扡插,核桃要嫁接育苗、泡桐要根蘖育苗、白蠟和榆樹需要種子育苗。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