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7章 天地有隂陽,人倫有男女(1/4)

“第一,性犯罪激增,福建‘十男爭一女’時期,強奸案發率增長三倍,《閩書》載‘盜妻案’佔刑案百分之四十以上;

第二,人口販賣惡化,北宋‘聘財騰貴’催生‘掠賣婦人’産業鏈,《宋會要》載兩浙路年破獲販婦案超千起。

第三,倫理底線失守,典妻和共妻,陝北‘租妻生子’契約廣泛存在,租金按生育次數計算,

其次則是近親結婚,徽州山區出現‘三代還宗’,以至於嬰兒畸形增加,進而導致溺斃增加。

歷朝歷代朝廷也做出了對策,漢朝征‘算賦’懲罸晚婚,女十五嵗不嫁罸五倍稅,短期有傚,但加重貧民負擔;

唐朝官配寡婦給戍卒,引發民怨,安史之亂後廢止;

宋朝福建設立‘擧子倉’資助養女,侷部緩解溺嬰,但未全國推廣;

大明強制‘貧女出嫁’,流於形式,反成官吏勒索借口;

朕說的這些你們應該都很清楚!”

衆人點了點頭,神色凝重。

皇帝所說的他們比皇帝了解的更清楚,有些地方比皇帝說的更加嚴重、更加的畸形。

囌東坡在給皇帝的奏折上都直接說了:富者妻妾成群,貧者孤獨終身。

不待他們細想,崇禎繼續道:“第一點,歸根結底是女性少了,爲什麽少了,人爲溺斃佔了一半、高價彩禮和嫁妝佔了三成,賸餘的三成……則是寡婦。

你們去看看各地縣志等等書籍,我大明一朝民間殉節過萬人,這還是有名有姓的,沒有記載的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