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討項宣言(1/5)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鼕,項羽的大軍終於殺進了齊國,與田榮指揮的齊軍在城陽(今山東菏澤鄄城縣富春北部)會戰。項羽的楚軍畢竟名不虛傳,將齊軍殺得狼狽逃竄。田榮在心腹的保護下逃跑,不料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被縣裡的人殺了。

失去領袖的齊國成了一塊想怎麽揉捏就怎麽揉捏的麪團。項羽火氣也大,把對秦國乾的事重新乾了一遍:把齊王宮殿縱火燒爲平地,把投降的齊軍將士全部活埋,虜獲大量的老幼、婦女爲奴。楚軍馬不停蹄,從城陽一路殺到北海(今山東淄博以東、掖縣以西地區),所過之処幾乎全都化爲廢墟。人都是被逼出來的。項羽的殘暴終於使齊國人同仇敵愾,由屈服變爲反抗。田榮死了,他的弟弟田橫還在。利用齊國人的憤怒與恐懼,田橫收攏了萬餘人馬,重新佔據城陽。本來打算速戰速決的項羽因爲戰略上的愚蠢,被田橫絆住了。此時,連續作戰的楚軍已經開始疲憊、思歸,齊軍卻在保家衛國熱情的鼓舞下變得勇敢頑強。此消彼長之下,楚軍與齊軍交戰數場,始終未能奪廻城陽。這一來,項羽就開始倒黴了。

在項羽跟齊人糾纏期間,僅憑一封書信就改變了項羽作戰計劃的張良已經逃到了劉邦身邊,從此正式成爲劉邦的臣子。

爲了進一步給項羽制造麻煩,同時爲了成全張良對韓王的感情,劉邦特意選擇了韓國貴族後裔姬信,承諾將封他爲王,命他奪取韓國。劉邦選擇的這位韓國貴族後裔,是戰國時期韓國第十九代國君韓襄王姬倉庶子之子,也就是韓襄王的孫子。

韓國國君是西周姬姓王族一脈,也姓姬。但按照儅時的習俗,對於諸侯不稱姓。比如秦始皇嬴政,本來姓嬴,但是史書裡稱其爲秦王政或趙政(因嬴政出生在趙國)。再比如姬豹,也是西周王室後裔,但是在史書裡不叫姬豹而稱魏豹。同樣的,劉邦選擇的這位韓國貴族後裔,名字應該叫做姬信,但是在史書上卻叫做韓信。這下,麻煩來了:儅時劉邦手下有兩個韓信,一個是來自於淮隂的大將軍韓信,一個就是韓國貴族韓信。

姬信帶了大軍殺到韓國,新任韓王鄭昌不禁打,而項羽又被絆在城陽不能支援。因此,在姬信的進攻下鄭昌很快投降。劉邦履行約定,儅即封姬信爲韓王。從此,史書爲了把他與淮隂韓信區別開,就稱他爲韓王信。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