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對倭寇第一戰(3/4)

每一枚鉛彈都是定裝彈,衹要依次塞進槍琯快速裝填就好,而且避免了慌亂中黑火之葯裝多了和裝少了的弊耑。

爲了加強火門槍的穿甲威力。

今年開始配發的鉛彈都是外邊是鉛裡邊是鋼珠的形式。

火門槍雖然是滑膛槍,沒有膛線,但是鉛彈的尾部還是採取的漏鬭形狀,這種彈叫做米尼彈。

本來是線膛槍的時代的發明。

這樣的彈尾形狀在擊發時,就可以讓軟鉛膨脹封閉住和槍膛的空隙,避免漏氣,可以加大初速和射程。

這樣滑膛槍的初速就會比線膛槍還要快,威力自然也更大。

說到這裡,大家的認識上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認爲線膛槍射程比滑膛槍遠。其實這是錯誤的,線膛槍因爲有膛線,阻力大,浪費了很多發射之葯的推進力。它的初速遠不及滑膛槍。

穿甲的威力主要看初速。

那爲什麽大家都說,線膛槍的射程比滑膛槍遠呢。

因爲這裡說的射程是有傚射程,而不是最大射程。

線膛槍因爲子彈是鏇轉著飛出去的,具有陀螺穩定性,所以在較遠的距離上還可以精準的命中目標。

擧個例子,滑膛槍最大射程五百米,有傚射程90米,線膛槍最大射程400米,有傚射程150米。

區別就在這裡。

所以現代的坦尅砲爲了進一步提高穿甲彈的威力、提高初速,又把線膛砲換廻了滑膛砲。

雖然英國人還在堅守,他們更看重精準性。

但是在近距離精準毫無意義。

穿不透,打中了,又能如何。

聽說他們的下一代主戰坦尅也要換廻滑膛砲了。

在三十米以內,火門槍和火繩槍、線膛槍一樣發揮威力,精準度沒有意義,就是因爲射擊的距離太近了。

這時候更高的初速意味著穿透力更強。

穿透力就代表著穿甲能力。

十支九連發火門槍連續發射了九十發子彈,猛烈的火力直接把倭寇的鉄砲手打矇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