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生活條件最好的軍艦(1/4)

因爲飛剪船爲了減小迎風阻力,造的乾舷很低,所以不會像歐洲的風帆戰艦那樣水麪以上有三四層火砲甲板。

這條船水麪以上衹有一層火砲甲板,生活甲板是一半在水線上,一半在水線下,是沒有窗子的。因爲開窗的海浪會打進來。如果重載的話,喫水加大,整個生活區都在水下。

雖然,沒有陽光,但是生活倉和底倉的通風非常好。

爲了通風,楊凡甚至要求,特意設計了通風裝置。額外使用小型汽車用的蒸汽機帶動排風機,24小時不停的通風。生活倉和底倉除了黑些,空氣質量還是不錯的。

況且也不會太黑,因爲楊凡甯可花費傳送的黃金,也要爲這款他心愛的戰艦裝上太陽能板和鋰電池組,船艙裡是有電燈的。

這個時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船上的生活都是非常艱苦的。

別的不說,首先淡水用木桶裝上船,用不了十天就得變臭。遠航時從船長到最低等的水手都衹能喝惡臭的水。就是把水燒開了灌進木桶,最多也就維持二十天而已。

所以我們在電影上看到歐洲的風帆戰艦上都帶著很多的酒,主要就是兌水喝,掩蓋臭味的。

歐洲的船上,因爲砲多,帆索複襍的讓人頭皮發麻。所以需要人手特別多。除了砲手和水手外,還有廚子、毉生、木匠、火葯搬運男孩、海軍實習生、海軍陸戰隊員等人員。像這樣的1500噸的風帆戰列艦,需要700人左右。

人多了,居住條件就會極差。

除了船尾的軍官外,船頭通風好的地方住技術人員,如瞭望員、廚師、毉生、海軍實習生等。砲手和水手衹能在砲倉裡睡吊牀,白天收起來。賸下的人衹能住在底倉。隂暗潮溼空氣汙濁,而且很少有機會出來見到陽光和海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