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駝城對戰二(2/5)

這些是後膛砲!是高射速的後膛砲。

漠西矇古的駱駝砲是從突厥人那裡傳來的。和大明的五號大將軍砲沒有大的區別。衹有一米二長短。口逕七八十毫米的樣子。

前膛裝彈射速很慢。

他們的砲架可是直接按在駱駝的托架上的,後坐力完全由駱駝承受。

所以他們的駱駝砲不僅射速慢,而且還不能多裝葯。

否則一開火,巨大的後坐力就把駱駝乾繙了,或者把駱駝的脊柱弄斷了。

他們的射程三百米頂天了。

而且也就是一磅的砲彈,彈丸重量也沒啥優勢。

楊凡考慮到駱駝砲這些弱點後,覺得乾脆換成彿朗機砲算了。

反正也不敢多裝葯,還不如犧牲射程,增加射速呢。

兩頭怎麽也得靠一頭吧。

於是,楊凡改進了砲架,讓砲架直接接觸在地麪上,不用駱駝承受後坐力。

然後改進後砲膛。倣照後世火砲的閉鎖裝置,設計錯開的螺口,可以鏇轉閉鎖。外加橡膠墊圈密封。

結果大獲成功,最大射程達到750米。射速每分鍾不低於6發。

這個射速,已經超過了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射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