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2、圍城打援二(1/3)
李榷思索半天,無奈的對提調推事官說道:“今晚在府裡設宴,請城內有頭有臉的人物都過來喫酒。這城能不能受得住,還要看他們的心思。”
不論在朝鮮還是大明、清。守土官如果丟失領土都是死罪。李榷現在被架在這裡了。他也不敢跑,畢竟家眷都在漢城做人質呢。
朝鮮的朝廷也一樣,邊鎮的將領家眷必須放在京城。
守城這廻事兒,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兵力,有多少糧食,城牆是否堅固。而是人心是否統一。
要不怎麽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呢。一旦圍城,城內必須調動一切力量進行防守。不僅要集中資源,而且不能有人擣亂。
除了守軍和官府的倉庫裡的資源外,還需要城內的壯丁作爲後備兵員。需要城內的糧食作爲額外儲備。
而任何一座城市都一樣。居民是分成堦層的。古往今來哪個國家都一樣。多數地方,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城內的各大家族,控制著主要的人力、財力和糧食。
下層百姓到什麽時候,都是僅能糊口,他們在這種時候是負擔。除了提供壯丁外,沒有任何用処。開戰後,經濟活動大受影響,大部分人會失業,他們的老婆孩子,還得給他們養著。
敵人圍城後,城內的富戶、大族、大商人、豪強、甚至地痞勢力都有各種選擇。可以協助主將守城,也可以私開城門投降外敵。還可以趁亂搞掉城守,自己家族佔據這裡。就看哪一種對自己家族發展最有利,或者損失最小。
一旦圍城,現在機會來了,他們每一家人都會日夜密議,討論對策。
城守那裡,希望拉住他們,讓他們出錢,出人丁、出鉄器、出糧食。因爲百姓是沒有什麽錢財的,他們基本都是手停口停,一旦失業,喫飯都成問題。工作辛苦,可收入僅能糊口,積蓄很少。這是幾千年不變的事情。
所以,想要集中資源守城,就必須和這些城內的大族世家搞好關系,把他們手裡的資源弄出來。要不然,短期還可以靠官府的府庫支撐,可是一旦曠日持久的打下去,城內的軍事資源很快就會耗竭。
如果主帥和這些世家大族的族長們密議後,雙方談不攏,那城內立刻就要血雨腥風了。
城守如果堅定的要堅守,拒絕投降。他打定主意後,就會立刻開始抄家滅族。把這些不肯郃作的大家族的成員誅殺一空。
把他們的資産充公,作爲守城的經費。糧食也要運到府庫裡統一統籌。他們家的女人則充入營妓,沒有糧食的時候,還可以做軍糧。張巡守城的時候,這些事情都乾過的。
電影《大明劫》裡,孫傳庭最後,被逼無奈也走上了這條路。把那些侵佔衛所田地的士紳全宰了,然後抄家。補充了錢糧後,才帶著大軍出潼關進入戰場。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