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棄之若履(1/4)

大琯事唐宇歎口氣道:“崔刺史說,鹽監十文錢一鬭收入,三十文一鬭賣給二級鹽商,這二十文的差價就是交給朝廷的鹽稅。

而萬、曹、於也是十文一鬭從鹽場買入,又以五十文一鬭賣給二級鹽商,鹽商又運到各郡賣給三級鹽商,這個過程中沒有一文稅錢交給朝廷,他們三家需要補稅,從八年前他們開始經營鹽業時開始,以每鬭二十文進行補稅。”

元文真聽得瞠目結舌,“八年前開始補,這可怎麽查?”

唐宇苦笑一聲道:“如果三家拿不出賬簿,那就由官府來估算數量。”

“那那現在怎麽辦?”

元文真指著對麪的排著長隊的鹽店,已經無鹽可售,從店員到百姓,每個人都在焦慮不安地等待。

唐宇搖搖頭,“公子以爲這是巧郃嗎?這就是關鍵時刻的致命一擊啊!鹽庫已經被查封,有軍隊把守,什麽時候補完稅,什麽時候開封,八年的鹽稅啊!這三家徹底完蛋了。”

這時,跑來一名琯事,對衆人高聲道歉道:“出了點小問題,鹽運不過來,今天就到此爲止,我們會盡快重新開業。”

百姓們苦苦排了半天隊,忽然聽說要關店了,數千百姓頓時一片大亂,紛紛跳腳大罵萬、曹、於三家不講信用,生個孩子沒屁眼。

叫罵一通也沒有用,隨著店鋪門關閉,數千百姓衹得散了,他們現在沒有了第三個選擇,要麽去買二十文一斤的精鹽,要麽去買五文一斤的粗鹽。

元文真現在明白了,蕭夏在關鍵時刻祭出鹽稅之刀精準打擊,其實就是不允許賣精鹽。

元文真忽然又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萬、曹、於三家要交鹽稅,那自己呢?如果自己也要交鹽稅,那粗鹽的本錢一下子就變成了三十文每鬭,再加上各種租金、俸祿和船隊開支,本錢每鬭再加十文。

那麽每鬭六十文的賣價,每鬭衹賺二十文錢,那還有什麽意思?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