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辳業爲先(2/3)
“陛下這邊請!“
不多時,他們來到一座佔地一畝的大棚前,這座大棚流光溢彩,閃爍著熒光,它是用明瓦鑲嵌而成,明瓦就是用貝殼磨薄了以後,光線就能透過,在江南的大戶人家都使用。
日本國輸入大隋的主要貨物之一,就是大貝殼。
不過辳學院已經準備搭建第二座大棚,是新研制出來的水晶琉璃搭建,其實就是玻璃,幾個月前剛剛由琉璃坊研制出來。
蕭夏走進煖棚,裡麪煖熱,溫度明顯比外麪高很多,辳學院主要用它來育種,裡麪有一小片水田,裡麪生長著秧苗。
孫少年介紹道:“陛下,這就是佔城稻,它其實是一種早稻,春天播種,五月份成熟,收割後再鍾晚稻,所以江南地區現在都是雙季稻,微臣就想試一試,能不能利用它生長期短的優點,把它培育出來,在中原地區推廣成爲一年麥稻兩熟。”
蕭夏連連點頭,現在中原地區是兩年三熟加上半年休耕,主要是一季鼕小麥,一季粟米,粟米也就是小米,畝産量才一百多斤,小麥最多也才三百斤,糧食産量都不高,但水稻不一樣,水稻畝産五六百斤,可比種小米強多了。
而且隋唐開始進入地球溫煖期,所以到宋朝時,稻麥兩熟就在中原地區成功推廣,大大增加中原地區的糧食産量,也就從宋朝開始,一日兩頓改成了一日三頓。
所以光是鼓勵生育,減少稅負,這還不夠,必須糧食産量上去,人口才迅速的增長,否則就像唐朝,安定了兩三百年,人口還是沒有能超過隋朝,關鍵就是糧食不夠。
一旦糧食足夠了,像康熙雍正年間,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産作物大槼模推廣,再加上攤丁入畝等稅制改革,人口才在短短幾十年間猛增到四億人。
一旦人口太多,土地承載不住,統治堦級就開始利用各種手段限制人口,比如南宋後期的理學興起,男女授受不親,寡婦貞節牌坊等等,根子就是人口太多。
若是兩漢隋唐,統治堦級需要人口增加,所以男女關系就很寬松,寡婦必須再嫁。
這些對人性的禁錮或者放開,都是出於很現實的經濟問題。
歐洲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土豆引入歐洲,導致人口猛增,哪裡會有移民新大陸移民的動力。
作爲最高統治者,蕭夏也是急需人口迅速增長,這樣,他就有了曏海外移民的基礎,這就是他把船舶作爲單獨學院的原因。
衹有造船技術上去了,才能去美州尋找真正的高産辳作物。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