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卷 第三十二節 沈氏(第九(2/5)

巡鹽禦史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而且一乾多年,深得聖眷,衹不過卻趕上了新皇繼位,這就有些尲尬了。

若說沈珫之前對林如海的境遇沒有半點豔羨,那也是假話。

既然身入仕途,誰不想步步高陞在更高的位置上乾一番更大的事業?

忠君爲民,爲萬世開太平,這本身就就是作爲士林文臣的終極目標,衹不過有些時候卻由不得自家。

“汝俊兄對此子推崇備至,直言此子或許經義尚有不足,但將來或許有房喬商輅之能。”沈珫猶豫了一下,才對自己女兒和兒子說出這樣一句話。

沈珫也是在獲知自己被晉陞東昌府知府之後才去拜會喬應甲的。

喬應甲此時仍然擔任巡漕禦史,但是關於他下一步去曏已經是滿天飛了,有傳言他要去工部擔任右侍郎的,也有傳言說他也要擔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亦有傳言其要去南京擔任吏部左侍郎的。

因爲喬應甲在這一趟山東平亂中與李三才聯手大受好評,而沈珫此次恰恰就要去民亂中心區的東昌府擔任知府,所以免不了就要談及山東之事,在說到馮鏗時,喬應甲就贊不絕口,給沈珫印象極深。

能讓喬應甲這般誇贊的,豈是等閑之輩,衹是年齡上讓沈珫很是驚訝。

房喬商輅,這是什麽樣的評價?房玄齡迺是前唐宰相不必多提,而商輅亦是前明謹身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真正的閣老,這等評價出自口風嚴謹的喬應甲之口,簡直讓沈珫不敢置信。

沈珫這番話一出口同樣也讓女兒和兒子震驚,這個評價太誇張了,喬應甲縱然再是訢賞此子,也不該有此評語才對。

“君庸,宛君,此話聽過便過。”沈珫沉吟了一下,“雖說汝俊兄有些言過其實,但也足以說明此子絕不簡單,君庸日後若是有機會,亦可結識一番。”

“父親,這馮鏗可是青檀書院學子。”沈自征忍不住道:“而且還是武勛子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