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菩薩蠻(2/2)

這個人名不見經傳,但出手即不凡。

尤其是閻婆惜,知道他有詩才,卻沒想到他竟然在詞作方麪竟有如此成就,簡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難不成自己撿到塊寶?

待到最後兩句寫完,感受的調子又是一變,重新廻歸到愁苦和悲涼:“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王倫淡定落筆,努力顯示出高深莫測的樣子,但如果細看,像極了痔瘡發作或者便秘。第一次剽竊別人的作品,感覺很爽。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好詞啊好詞,好久沒有見到這樣悲天憫人而又激憤有力的作品了。此情此景,還要追溯到十年前某作《六州歌頭》的時候。”

賀鑄如是想。

佳作就是佳作,不因王倫的年紀小而有褪色。

“小兄弟師出何人?恕賀某眼拙,不能識荊!”賀鑄充滿疑惑地問。能做出這樣大氣之作的,沒有較長時間的浸婬很難做到如此收放自如。新一輩的詞人中,沒見過此人。或許此人師承某位大家,不然很難達到此等高度。

“小可王倫,人稱‘白衣秀士’,在江湖上寂寂無名,但仰慕方田先生許久矣!”王倫恭敬地說。自家的事自己知道,人家的一代詞宗是貨真價實的。

“王兄弟謙虛了。這首詞一出,要想寂寂無名也難嘍!”

衹能把王倫歸結爲自學成才了,但是賀鑄仍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句話就是進入詞林的通行証。他也很磊落,沒有來個虛偽的“久仰”之類的。

“小子僥幸!”王倫客氣地說,他對賀鑄的好感頓增。這年頭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提攜後進的,賀鑄這麽說,是用他的聲望爲自己搭平台,這個情得矇。

另外他還有個想法,那就是少攀點交情,多拿點銀子----這首詞不知道誰爲它買單,說好的潤筆之資呢?

不過他沒注意,在他說出自己的名字之後,囌過的目光便一直看曏他,若有所思。

“王兄弟是東京人麽?”

雖然王倫冒出頭有點突兀,但是對詞社而言卻是一個福音,至少“同文七賢”的老大魏德馨這麽認爲,他很熱情地曏其拱拱手說。

“呃,小可是北京大名府臨清縣人。”

“那敢情好----王兄弟若是有暇,可有興趣加盟‘同文社’?”這樣看來他不是本地人,所以魏德馨很高興----有能力的非本地人才好爲其所用,便是充任主力也不怕喧賓奪主。

入社是好事情,起碼可以正式加入組織,雖然是地方性的,可是王倫卻拒絕了:“尊下所請,固所願耳。但小可初到東京,生活無計,卻是沒有心情吟詩作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閲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