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陸運無功尋寶船,海運發展緊相連(2/5)

無需佔領身毒全境,衹需拿下其東北部的平原便可極大程度緩解本朝北部天災所帶來的壓力。”

太子搖了搖頭:“景瑜,現如今我大明朝的海船技術已經荒廢多年。

自我皇祖父將造船一事交給賈家之後不久,因種種原因,削海事、廢戰船。

現如今天津衛的水軍還是我父皇登基之後一點一點積儹起來的。”

薛虹皺了皺眉:“現如今本朝戰船尺寸如何,喫水幾何?”

太子沉吟片刻後脫口而出:“現如今戰船大多同封舟尺寸相倣,長二十丈,廣六丈,約爲五千料。”(封舟,顧名思義,大明去海外冊封別人使者乘坐的舟船。

因爲旅途遙遠,所以要準備的東西非常多。)

薛虹有種無力吐槽的感覺。自家太子可能對自己的家底實力不太自信。

就拿大明現如今的戰船擧例,換算一下就是長六十二米、寬十二米,深四米左右。

就這個船衹的躰量,幾乎等同於兩百年後西方最大的木質風帆船瓦爾密號。

前後相差了足足兩百年啊!!!

最最最關鍵的是,就這還不是大明海船登峰造極之作。

大明海船登峰造極之作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那就是傳說中的“鄭和寶船”!

據《明史·鄭和傳》以及《瀛涯勝覽》記載:“造大舶,脩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編寫的《國榷》中稱: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濶一十八丈。

在明末羅懋登所著《西洋記》中詳細地記載了鄭和船隊中各種船型的尺度,其中,寶船“長四十四丈,濶一十八丈。

根據種種史料嚴格考証,鄭和寶船躰量尺寸約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