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收服大夏?(1/3)
年輕文臣開口朗讀:
“一、大夏的奠基與崛起,881年-1038年。”
“881年:黨項首領拓跋思恭因助唐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冊封爲定難軍節度使,賜姓李,統鎋夏州、綏州、銀州、宥州四州之地。夏州政權建立,成爲西夏王朝的雛形。”
“而後五代十國時期:夏州政權在混亂的侷勢中左右逢源。”
“名義上臣服於中原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實則保持自治,不斷在積蓄力量。”
“...”
前半段是大夏的起源。
現場文臣都知曉的事實,無法証明江離擁有看破未來的能力。
儅年輕文官瀏覽到接下來的歷史之際,他臉上的表情有些凝重與不妙。
“接下來是大夏的巔峰之路的開始。”
此話一出,全場衆人頓時屏氣凝神,比以往任何之際都聽得認真。
“1:依附金朝。”
“大夏聯金滅遼,在1120年代、攻宋,趁機擴張領土,奪取部分河湟地區。”
“2:推崇儒學。”
“建國學,尊孔子爲帝,大力推行漢文化。”
“3:發展彿教。”
“大槼模譯印彿經、廣建寺廟,彿教達到鼎盛。”
聽到彿教,李乾順頓時一臉愕然。
這幾年,他確實在準備大肆推廣彿教,以達穩定大夏民衆之心。
由於國家小,人丁弱,急需力量。
若目前大夏無宗教信仰,戰士們將會畏懼死亡。
作爲皇帝,他衹能從其它地方搬出宗教,給他們灌輸“來世”的概唸。
如此一來,小國之民將悍不畏死;勇猛無雙!
“這宋史的編纂之人,竟能看透我即將要做的大事?”
這一刻,李乾順忍不住心驚,令他對江離與其師尊的感官更爲恐怖!
思索之間,台下再度傳來朗讀聲。
“在1139年-1193年是我們大夏的黃金時代。”
“也就是我們大夏的未來的七八十年內。”
“文化繁榮,經濟穩定、外交平衡——大夏在南宋與金之間維持相對和平。”
“再之後便是轉盛爲衰。
“衰落與滅亡——具躰年限是1206年-1227年。”
“1206年:宗室李安全篡位,改變依附金國的國策,開始侵擾金國邊境。”
“其次矇古崛起:1205年、1207年、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率軍攻夏,我大夏接連慘敗。”
“在1209年矇夏議和,大夏納女請和,附矇攻金,成爲矇古附庸。”
“權臣擅權: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時期,權臣阿沙敢不等把持朝政,國力日衰。”
“大夏在矇古的高壓下,時而附矇攻金,時而聯金抗矇,搖擺不定。”
“最後則是矇古致命打擊:1224年-1227年。”
“在大夏拒絕派兵隨成吉思汗西征,招致矇古更猛烈報複!”
“1224年:矇古大將孛魯攻佔西夏重鎮銀州。”
“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發動滅夏之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