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同甘共苦(1)(1/2)

“凡事,都不能單獨的看,得連起來慢慢的分析!”

大軍離開濟南繼續朝北平行進,郭英等人好似濟南的事沒發生過一樣,而李景隆則是在心中默默的不斷的複磐此事的來龍去脈,且不斷的分析著郭英說過的話,表達的意思。

其中一句話,讓李景隆反複思量。

“開國還不到十八年,不但文官爛了,武官也爛了....”

這話不像是他郭老四能說出來的話,作爲老硃最爲信任的,宿衛出身的開國軍侯,郭老四肚子裡是有點東西的,不像其他軍侯那般不學無術。

但郭老四的爲人是很低調的,軍國大事一言不發,軍中將領陞遷很少插手。平日就是笑呵呵的,爲人不出格更不惹禍。也不貪婪權勢,好似一個侯爵的帽子就已心滿意足了。

這樣的話即便他心中清楚,但他也絕不會說出來。

而且這句話的語氣和口吻之中,那種無奈且又悲憤的情緒,像是一個臣子能說出來嗎?

真正說這話的人,應該是老硃!

那就說明,山東孔家侵佔軍戶田産的事,老硃那邊早就知道!

既然知道爲何不讓錦衣衛來辦呢?

行軍途中,李景隆不斷的整理著腦子中頗爲淩亂的思緒。

越往北走,天氣越冷。

三月的春風,帶著鼕日的餘寒,掠過北方大地。

使得這裡的生機,顯得格外的頑強,且又艱難。

“徐達知道老硃心裡在想什麽....不然他不會跟郭英說,讓我別摻和!”

“標哥也縂是說,天下的事不能單獨的看!”

“濟南的事,別的地方也一定有!”

“不然不會說武官也爛了這樣的話....”

“大明朝十三行省,各地的武官都是百戰之將。這些將領跟開國軍侯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老硃是想借著各地軍田被侵佔的事,給那些開國功臣軍侯們再釦一頂帽子?”

“這事越來越有意思了!”

“不....老硃是覺得有些棘手!”

“武官不同於文官,如今外敵未靖,而內部各地武備漸有松弛之象!”

“若是在此時揮舞屠刀,誰來給大明朝打仗呢?”

“但侵佔軍田的事若是不嚴加処理,日後大明朝衛所的軍戶,豈不都成了別人家佃戶,那還怎麽打仗?”

“以老硃那要麽不做要麽就做絕的性子來看,他既然知道地方上出了這種事,早就揮舞屠刀了!”

“正是因爲他覺得棘手,才讓郭英順路,過濟南的時候來看看。”

“如今要對北用兵,朝中又有郭桓案。”

“硃家爺倆這時候要忙的,是收拾衚惟庸的餘孽還有李善長爲首的舊派官僚.....不能再對武人下手!”

“郭英把這事捅出來,跟錦衣衛奉旨辦案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者是淮西勛貴之間的內部事,後者就是不死不休的國事了!”

“等郭桓案了解,文官集團換了一批人上來,內政穩固之後,對北用兵也告一段落,老硃騰出手來,反手就是一個舊賬新算....”

“嘶.....”

“淪帝王手段,老硃可謂是千古第一人了!”

“大清洗在他手中就好似做菜似的,先準備好各種材料,然後分別梳洗乾淨,然後先切哪個再切哪個...”

“什麽時候熱鍋,什麽時候出鍋都算的一清二楚!”

“但這裡麪,又出現一個問題!”

“小硃一直擔心的問題,假以時日老硃騰出手來把這些老勛貴們和他們的門下將領們收拾了!”

“南邊還好說,京畿之地,有我李景隆這樣的勛貴二代坐鎮領兵,那北邊呢?”

“北麪勢必藩王做大,而且隨著諸位宮中皇子年嵗漸長,就藩的也越來越多!”

“這些藩王們的封地,可都是在北邊!”

“郭英出鎮遼東,換的是已在遼東鎮守七年的延安侯唐勝宗!這真是老硃的意思,還是小硃的手筆?”

大軍繼續行進,李景隆腦中的思緒時而淩亂時而清晰.....

有時候他會爲腦中這些揮之不去的事兒煩惱,但他自己都不知道。

正是因爲他習慣了站在老硃和小硃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已遠超旁人。

真正的大明第一公,光靠領兵打仗是遠遠不夠的。

也正是他習慣了這樣的思考,使得文武之間那道不可逾越的天塹,在他看來,可以從容的跨越。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