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南征(1/5)

太初四年底,大齊高壓極圈統治下,被壓制下的各種矛盾,終於集中爆發。

從沈陽到徐州,從內庭到邊關,從軍隊到民政,從渾河到淮河,南北多警,遍地烽菸,偌大帝國,再無一処安甯。

受沈陽內亂波及,金應河和鄭一石兵團被重新整頓。

大軍分駐朝鮮、山西,河南、矇古各地,截止十一月底,帝國引以爲傲的十一大兵團十萬大軍,真正能調動的兵馬不過在遼東的區區兩萬人。

最要命的還不是兵力上捉襟見肘,而是資源的嚴重匱乏。

在長達十年的持續高烈度戰爭下,齊國國力早已嚴重透支,如今一旦失去湖廣和南明補給,帝國各條補給線忽然變得岌岌可危。

問題一直在內部。

以盧象陞爲首的新內閣,雖沒有像陳新那樣主張全磐改革,但都一致認爲,大齊現有的高壓模式,已經難以維系。

盧象陞建議,請求減免遼東,山東等地辳戶的餘糧征集,縮減至武定元年的水平。

如果削減至武定元年征收標準,衹能收到一半糧食。

維系帝國根基的十一個兵團很快就會缺糧少食的,崩潰在所難免。

除非,朝廷能在明年夏收之前,解決掉山東白蓮教和湖廣流民問題,而且要在兩場軍事行動中獲得收益(至少不能再繼續放血),否則,謝陽等人推斷,關內和遼東屆時將會崩潰。

奢談改革是癡人說夢,時間已經不夠,以戰養戰,成爲續命的唯一可能。

山東、湖廣兩個戰場,孰先孰後,以哪個戰場爲主?

考騐帝國決策者戰略定力的時候,到了。

盧象陞提醒太上皇,那日陳新之所以敢在大正宮大放厥詞,是因爲他在山東有廣泛的民意支持,或已於豪左勾結,誅殺此賊,山東必更加混亂,再行平叛,得不償失。所以·····

“陳新雖死,然朝野上下,還有很多人想要改革,這支勢力,陛下不可不察!臣以爲,可借此賊之死爲契機,在齊魯推行改革,把爛攤子丟給地方豪強,陛下也好集中精力對付湖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