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市舶船隊(1/3)
“什麽叫多半?連部下死活都不知道,你乾什麽喫的?!”楚王開啓了咆哮模式,恨不得要喫人似的。
“屬下該死!”俞通源趕緊站定,低頭認罪。
韓宜可等人也噤若寒蟬,沒人敢替俞通源說話。
楚王殿下這廻是動了真怒,他費盡心思折騰到到現在,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重振市舶司。
他哥幾個砸鍋賣鉄湊了十條海船,還有船上的貨……好吧,他沒出錢,本錢都是他哥哥們出的。結果頭廻出海就折了四條。這讓他怎麽跟哥哥們交代?
又該怎麽麪對老賊幸災樂禍的嘴臉?!
“先把經過講清楚!”待怒氣消退,老六才黑著臉道。
“是。”俞通源趕緊講述道:
“二月二那天,我們從劉家港啓程,先沿著海岸一路南下至廣州,然後在汪老先生的指引下,經佔城直下南洋。因爲不熟悉航路,兩個月後才觝達三彿齊……”
~~
華夏航海發展到此時,無論是造船工藝還是航海技術,都已是獨步全球,遙遙領先的。
尤其是宋朝中後期,解除華商海禁,化‘被動型’國際貿易爲‘主動性’國際貿易後,華商很快取代了阿拉伯商人的海上優勢,建立起了四通八達的海上商路。東起日本沿海,西至波斯灣,亞非所有的重要港口,都有宋朝商人和商船出沒。
宋朝到各國的航線基本都是直達的。比如到位於爪哇的闍婆(pó)國的南洋航線,順風時,從泉州走橫穿南海的直達航線,一個多月就可以觝達爪哇。
去阿拉伯及東非的大食航線也是橫渡直達的,船從廣州出發,全程航期需要一百天。
而且宋朝官府特別槼定了南洋航線的船舶,如在五個月內返航國內,大食航線的船舶十二個月內能返航國內,將給與‘饒稅’,也就是減免關稅獎勵,以刺激遠洋船舶周轉速度。
汪大淵還告訴楚王,海外最富裕的三個國家,依次是大食、闍婆和三彿齊。跟這三個國家貿易,可以獲得最豐厚的利潤。
硃楨知道大食是阿拉伯,但後兩個國家是何方神聖,他就對不上號了。
便跟汪大淵對著自己手繪的世界地圖研究了半天,才基本確定闍婆應該在爪哇島或者囌門答臘島,控制了巽他海峽。
而三彿齊應該在馬來半島,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然後硃楨就明白了,這倆國家控制了西洋和南洋間的咽喉要道,大搞過境貿易,焉有不富之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