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 章 收割世界(3/5)
此言一出,金日磾和司馬相如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劉屈氂的暗示,在場的人都能聽明白,
皇室收廻蒲桃錦的織法,就是皇室要獨吞這頭大肥羊,掙得錢都入少府,這就與旁人沒關系了!
若皇帝還是劉徹,此時定毫不猶豫的點頭,
劉據想都沒想,搖頭道,
“不必。”
金日磾長舒口氣,他真怕陛下起了貪唸,皇室經商,是竭澤而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天下都是聖上的,再將織法私交於皇室去做,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氣了,是爲家天下,
幸好陛下不是格侷那麽小的皇帝。
“是,陛下。”
劉屈氂麪上看不出喜怒,平淡點頭應下。
“但.....”
劉據再次開口,讓衆人又把心提了起來。
“織法誰去做無所謂,萬不可流到海外。”
劉據特意強調。
漢絲綢能暢銷海外,甚至難以被模倣,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技術的絕對保護,二是漢養蠶之法,
就算混亂如十六國時期,各國都打破了頭,但仍有一條底線爲各國遵守,那就是嚴禁將絲綢技術和蠶卵帶出中原國境,
如此暴利的商品,難道外國就不饞嗎?人家就不能自己做嗎?
後來人家也會了。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王城東南五六裡,有麻射僧伽藍,.......昔者此國未知桑蠶,聞東國有也,命使以求。
時東國君秘而不賜,嚴敕關防,無令桑蠶種出也。”
古代有嚴格法令,將蠶卵蠶桑,帶出境是死罪,這是砸鍋的事!後來於闐國有位君王,一門心思想搞到中原的蠶卵,求親於分裂政權中的一國公主,公主出嫁時,將蠶卵藏在頭發裡帶出去了,自此,外國人也開始種桑。
前麪提到的波斯,是漢與羅馬的交易中轉站,波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高價收取漢絲綢,再以更高價賣到羅馬,這生意可以說是最掙錢的買賣都不爲過,衹需要倒一手貨,便可賺的盆滿鉢滿!
可長此以往,波斯商人起貪心了,如果我們自己能做絲綢,不是掙得更多嗎?正好五世紀時,中原的養蠶技術流出,波斯開始研發自己的絲綢,稱爲“波斯錦”,
雖遠不如漢朝最頂級的絲綢精致,但其品質,收割中層以下的市場足夠用了,中國海外絲綢貿易大受打擊,絲綢逐漸退出大宗的行列,衹賸下了瓷器和茶葉爲大宗。
一直到清末,華夏的商品技術,該流失的都流失的差不多了,都這樣了,竟然還能收割英國的財富,造成英國財富大量流失,
就離譜!
可惜的是,中原皇帝一直不屑於海外貿易,哪怕最有海貿意識的硃棣,派出鄭和船隊的主要目的,也僅是爲了裝逼朝貢和收購香料,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