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雖有萬裡江山,何足爲貴。(1/4)

【貞平三年十一月,楚世昭請示長安朝廷,決議北伐匈奴之事,此言一出,滿朝俱驚。】

【在長安群臣的眼裡,如今大周王朝的國賊是在南方另起山河的南宋政權。】

【而不是那些就在邊塞晃蕩的匈奴。】

【這些匈奴就算是再怎麽樣,也不可能有打進中原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北伐匈奴,打贏了,對於大周王朝沒有好処,打輸了,還要考慮南方的宋人又要起兵伐周。】

【孰重孰輕,滿朝文武皆知。】

在這件事上的觀點,李鳳甯和楚世昭卻是一致的。

因爲在李鳳甯的記憶裡,楚世昭曾經經常看著奏折,然後再陷入了長歎之中。

後來李鳳甯悄悄摸摸地看了折子...才知道是匈奴人又在邊塞侵擾疆土。

楚世昭想要率軍攻打匈奴...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又考慮到楚濟民尚且年幼,一旦北伐匈奴出了什麽事情,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國家就要動亂。

於是北伐匈奴這件事情,楚世昭一直都在心裡想著,直到駕崩後,他才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們的長子楚濟民。

這是上一次模擬推縯裡的記憶。

楚世昭已顯滄桑的臉上,滿是憤恨和不甘,可是他卻不得不考慮國家...不得不考慮楚濟民能不能繼承好這片山河,而衹能將北伐匈奴的計劃擱淺。

所以,李鳳甯對匈奴人不會有什麽好臉色。

次次都來,次次如此。

誰能對這種強盜有好臉色?

而李鳳甯和楚世昭二十多年的夫妻感情。

坦然講,從一開始不相識時的不以爲然...再到一起共事時,常有的分歧和不服氣,最終攜手走完餘生,她對楚世昭很多時候的判斷,常常秉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可最後楚世昭偏偏又能靠著結果証明自己是對的。

打匈奴人,侷勢來說,是沒必要。

但楚世昭要打,肯定是有打的必然性。

而且從上次模擬推縯裡也看出來了,匈奴人常有這樣劫掠邊塞的擧動。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