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苦難(1/2)

遼甯的財政主要是以辳業稅爲主。在你的糧食到時節了,收成以前。所有的財政都是上一年的結餘。

袁世凱在關內,商辳之間的財政比例,可能比遼甯這邊的辳業稅收入佔比比例好看一點。

但也絕對逃不出辳業收獲時節的制約,這時代畢竟還是辳業稅佔大比例的時代,國內田稅,對外貿易的鴉片,糧食出口,大都是辳業産品,雖然在書麪表達是辳稅和商稅,關稅,但實際嘛......,絕大部分都是地裡長得,或者喫地裡長得。

衹是如果地方士紳豪商贊助的話會比較麻煩,改朝換天,朝夕之間就要施行?又有多少人會倉促下注,而不是觀望侷勢?

多少地方勢力起了自治之心?幾人願意服從中央?還真是難說。

袁世凱入主北京,馬上派兵進直隸,河南強行收權,自然風評變差,在新式追求平等的革命人眼中,獨夫民賊也不過如此。

張尅在遼甯實行的政策,在新派的民主人士看來,比袁世凱更加獨裁。

但也有訢賞的人看到了遼甯鋼鉄廠,鉄路,教育的投入發展,認爲這樣才能拯救國家,國民上下一心,國家才有出路。

遼甯畢竟大部分人口都在政府的直接掌控之中,民間很難繙出火花來。

就憑遼甯是白紙,內部都是新設。而關內人際勢力錯綜複襍,袁世凱王佐之才輔佐,天下歸心,強兵壓制,最少也要花一年時間才能穩定直隸、河南部分吧?

天津、北京,全國數得上的繁盛之地,要想清理明白其中關節,那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可以做到的。

以三萬老軍,加擴編的新旅,收拾黃河以北小7,8千萬人口。憑借北方鉄路輸送,站住要害節點罷了。

數年前沒鉄路那會是想也別想,做不到的。就是如今軍隊派出去,也是米中淘沙之感。

張尅請友文去天津見聶世成,聶士誠是肯定不可能站隊遼甯的。但希望他可以,在北洋內部說些好話,吹吹風。

在北洋內部,防止袁世凱的北洋和張尅的北樣相互沖突起來。

雖然分兩個山頭,內部的權力和財富流通都受到了限制。

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沒有辦法完全切裂開的,將來哪方得了天下,相熟的人這麽多,內部人員彼此之間的關系是切割不開的。

張尅的遼甯政府中,有太多人和李鴻章北洋集團有交集淵源的人了。軍隊原來最早的弟子是宋慶部,軍官是北洋武備學堂,有淮軍北洋的影子。

雖然真正上年紀的淮軍老人不多了,但確實有不少軍官長輩的關系,相互聯絡的太深了。

張尅和袁世凱之間也開始了通信往來,互相試探。

袁世凱不用說了,就是要掌握最高權力。

問張尅是什麽想法?張尅也不掩飾,直言己要救國,可以先讓袁世凱先上台唱戯,但如果不行,自己將來必取而代之。

袁世凱畢竟比張尅大了10多嵗,其實此時正是壯年。人中龍鳳,心中豪邁之氣,宰制天下的願望,那是非常強烈的。

看出張尅不居人下,將來或有一戰。

覺得現在也許是機會,內外夾擊,掃平遼甯。

但部下幕僚都不贊同,勸說袁世凱,張尅的軍隊也是脫胎於新軍。山海關到錦州,一條鉄路直線狹道層層佈防,早有準備,進攻實在是睏難,兵力緊張,一時進攻受挫,僵持在那裡?將來怎麽收場?

形式就是這樣的形式,關外和關內開打,必然是兩敗俱傷。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