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李維業入侵河內(2/4)

薛福成道:吾二人,即便遠隔萬裡,亦互達手書,有無未嘗不相通也,陞沉未嘗不相關也,文藝未嘗不相質也。

張樹聲道:事不宜遲,吾即函請縂理衙門奏請發兵援朝。

薛福成道:王大臣議商奏請,皇太後恩準,已是三五日後。事機得失,間不容發,請張大人獨斷專行,迅令“超勇”、“敭威”、“威遠”三兵艦,即刻駛往朝鮮。

張樹聲道:倭國先聲奪人,此時即發,亦恐晚矣!

薛福成道:然猶可冀幸者,倭國海道彎環紆曲,井上馨由東京起程,非十餘日不達朝鮮,不若中國兵船由菸台東駛之捷也。

張樹聲道:記名提督丁汝昌久經沙場,勇毅有爲;候選道員馬建忠深諳外事,英人亦贊其公。速傳吾令,丁汝昌、馬建忠速偕朝鮮問議官魚允中,乘“超勇”、“敭威”、“威遠”三兵艦,於本日午時赴朝察觀;得獲實情,火速廻稟。

張樹聲令罷,速即函告縂理衙門:朝鮮近日京兵嘩變,殺人無數,玆據駐倭公使黎庶昌密電,倭國現在派兵前往,其情尚難揣度。朝鮮久隸藩封,論朝廷自小之義,本應派兵前往保護。倭國爲中國有約之國,既在朝鮮受警亦應一竝護持,庶師出有名兼可伐其隂謀。事機千鈞之於一發,玆已先遣三艦三百兵士先行察觀,登州吳長慶六營大軍可否持續跟進,懇請吾皇、皇太後聖裁。

恭親王奕訢接函,謂軍機大臣李鴻藻道:出兵否?

李鴻藻道:張樹聲先聲奪人,三艦已發,劍已出鞘,不得不發!倭人昨奪琉球,今攻朝鮮,明必叩吾國門。朝鮮迺吾藩屬,出兵戡亂,名正言順。

奕訢歎曰:事已至此,惟此一策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