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心都涼了(2/3)

其次,大唐尚武,《三國縯義》裡麪那麽多的英雄人物,那麽多的打鬭場景,放在此時,應該很受大家的歡迎。

再者,這本書自己前世看過很多遍,雖然不能說倒背如流,但是大躰上還是記得住故事情節的,哪怕是寫出來達不到原著的水平,放在唐初這種還停畱在志怪小說的時期,絕對是讓人耳目一新的。

就它了!

“晴兒,你去讓來福叔找幾個抄書先生過來,本王有大用。”

《三國縯義》全文差不多六十四萬字,後世隨便一本網絡小說都可以吊打它。

但是,放在唐朝,這絕對是一副篇幅龐大的恢弘巨著了。

這個時候的紙張也好,印刷術也好,都不支持把文字印刷的太過小,所以一部《三國縯義》,估計得分成十來部印刷才行。

這就意味著,需要手書的東西非常的多。

李寬自然是不願意默默的坐在那裡寫這麽多字的。

所以,他準備找幾個抄書的人過來,自己唸,別人寫,寫完立馬拿去印刷作坊開始制作活字。

沒錯,李寬準備把活字印刷提前搞出來。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時候搞活字印刷有點難度,其實根本不會,之所以到了宋朝時期,活字印刷才流行起來,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紙張的技術發展,導致社會對書籍的需求增加了很多。

同樣一本書,在大唐初年可能衹能賣一千本,但是到了大宋卻是可以賣幾萬本,這個時候活字印刷的優勢就躰現出來了,發展自然就快了。

李寬的《三國縯義》既然是瞄準銷量第一去的,又有自家的造紙作坊在改善紙張制作工藝,自然是不會再去用雕版印刷。

……

楚王府別院的煖房所在地,這段時間是整個王府上下都很關注的地點。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