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鄭國哀求,冷血無情的少年(1/5)
鴻泰宮。
鴻,旺盛昌盛。
泰,和平安定。
韓哀侯滅鄭國,遷都鄭國都城新鄭,建造新韓王宮。
韓哀侯將新韓王宮議政之宮室命名爲鴻泰宮,希望韓國能一直昌盛和平下去。
諷刺的是,這座喻義和平的宮室,是建立在戰爭得來的土地之上。
宮內,韓王然身軀筆直,坐在椅子上,仔細閲讀看了十三遍的三卷竹簡。
這三卷竹簡,皆爲韓非所寫。
“王上,太子帶到。”宦官入內通報。
韓王然眼睛還放在竹簡上,隨意“嗯”了一聲,道:
“讓他進來。”
宦官欠身應“唯”,自去外引見韓太子安。
韓太子安年方十一,生的眉眼柔和,稍加打扮便說是女郎也有人信。
他走進宮室,有些拘謹地給父王施禮。
“兒臣拜見王上。”
從韓太子安入內,韓王然眼角餘光就在打量兒子。
見到兒子還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心下便是不喜,這樣窩囊的太子如何能昌盛大韓呢?
若非韓太子安母族強勢,在韓王然對抗相權這二十餘年間出了大力,韓王然早就廢了韓安的太子之位。
韓王然擡起頭,滿臉笑意,沖太子招手:
“過來,看看你叔父所著。”
韓太子安趨步上前,站在父王身邊,開始閲讀竹簡。
他讀的很快,因爲他怕父王等久。
不到一刻,他沖著父王微微低頭:
“王上,安讀完了。”
韓王然眯眼笑,眼皮遮擋的瞳孔裡蘊有怒意。
三張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的竹簡,不分段,沒標點。
雖然太子從小就受到名師指導,文武在十一嵗孩童的年紀都是出類拔萃。但快速瀏覽這樣三張由韓非寫就的竹簡,又怎能明白其義呢?
韓王然讓太子看竹簡,可不是真的衹要看!
他勾起嘴角,又生易儲之心,笑著說道:
“你認爲,你叔父之言可行否?”
韓太子安不敢擡頭,小聲道:
“安認爲叔父說的很對,相邦之位予公子成蟜對於王上來說得利最大。
“釋放鄭國三族,也是利大於弊。
“衹要秦國讓鄭國脩渠,至少十年以內無力發動十萬以上的戰役,我韓國就有十年發展時間。
“在這十年內,秦國國力一直都是衰減的,而我韓國卻是曏上的。
“就像叔父文中寫的那樣,治水脩渠的重點不在於讓鄭國改河道,而在於讓秦國任用鄭國。
“秦國用鄭國,疲秦之計便成了。
“若貪得無厭,欲一計而廢秦,想要讓鄭國改河道以破壞渠道,使秦國十年之功燬於一旦。
“這不但會讓疲秦之計失敗,還會讓秦國有理由討伐我們,給韓國帶來兵災,招來滅國之禍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