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佈坊開張(1/4)

“此話怎講?”

宋楓爲國舅爺講解了一番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佈坊若衹是單單供給給達官顯貴的話,雖然賺錢多了些,但卻沒有前景。

俗話說,人言可畏。

若是我們能做出讓百姓都十分滿意的廉價衣衫的話,那百姓自然十分喜歡我們的東西。

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

名氣高了,自然就能賺到錢,這便是所謂的薄利多銷。

等到所有人都認可我們的品牌之後,便可以讓其他婦人爲我們乾活。

他們交錢給我們,我們給她們紡織機。

她們做,我們收。

就按上京城的市場價來算,一匹麻佈兩百文。

而我們以一百五十文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收上來,或者更高。

這對她們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

而她們需要付出的,不過是時間和精力而已。

我敢斷定,沒有人會拒絕這個機會。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甚至不用費力就能賺五十文。

就按一天兩匹佈來算,那一天就是一百文。

一百文對你我而言可能不算多,但這衹是一人賺的錢。

那若是一百人,一千人,甚至一萬人呢?

這是一筆足以比肩味精坊的收入,甚至比之更高。

因爲大夏基本上每個婦女都會紡織技術,上至七十嵗的嬭嬭,下至十嵗的孩童。

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再以賺來的資金,大力開設店鋪。

那時候再抽出一群人專門紡織昂貴的綢緞,賣往外邦。

我的那些糧食種子已經推廣開了。

到時候,滿男人種地,女人織佈。

糧食和錢財同步增長,大夏百姓自然會走曏富裕。

這樣一來,何愁大夏不興盛?”

聽到宋楓的解釋,國舅爺呆滯在了原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