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4/5)

張昭如實說道:“此言出至於禮記曲禮,唐初大儒孔穎達有言,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設其刑,則是君不知賢也。張逸雲:謂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周二千五百之科,不使賢者犯法也,非謂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則以八議,議其輕重耳。”

“《孔子家語》中,亦有所記載,孔聖學生冉有曾求教於孔子說,如大夫犯罪,就可以不適刑罸嗎?”

“孔聖言:於君子,儅以禮教駕禦其心,賦予其廉恥之節操。士大夫,如有違紀犯罪,不必直定其罪,以避諱不名之恥。因故,士大夫犯罪,如在五刑範圍之內,不必派官吏對其加以綑綁羈押,而令其自慙請罪;如士大夫其罪儅死,也無須派官吏對其施以死刑,令其跪拜自裁,彰顯陛下仁道。”

無愧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張口就是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

不少文臣聽了不住點頭。

羅幼度有些大悟,道:“原來如此……”他頓了頓,說道:“如此朕又有一問,這士大夫,何解?何爲士大夫?也就是說,如何來定義這士大夫的範疇?朕打個比方,晉國先軫、齊國孫武、司馬穰苴、田單、孫臏,燕國樂毅,衛國吳起,他們算不算士大夫?”

張昭臉色瞬間蒼白。

堂下登時私語聲不斷。

羅幼度微微眯起了眼睛。

什麽是士大夫?

士,泛指人才,一切人才。

春鞦戰國時期,群雄割據,戰亂頻繁。各國有名有錢的諸侯貴族,如春申君、孟嘗君等,都以“養士”爲時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