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文武之冠 賞無可賞(2/4)

這也就讓裴旻很多時候很糾結,難得李琰自主一把,自己是聽,還是不聽呢?

聽,明顯是個餿主意,公佈下去不利於政策的通行,還有損李琰的威嚴。

不聽,又覺得會打消李琰的積極性。

左右爲難,莫過於此。

索性對李琰也不抱希望了,反正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唐王朝的下一代。

李琰在至尊之位上,顯得有些提不起精神,麪前雲雲瑣事,讓他心煩意亂,想著自己依舊無動於衷的小老二,原本的不自信變得有些自卑,看著拜服在自己麪前的文武諸將,竝沒有那種君臨天下的感覺,便如例行公事一樣,帶著幾分敷衍的說道:“衆卿平身吧!”

見文武禮畢,李琰繼續道:“此番我朝經歷前所未有之磨難,西有強寇阿拉伯入侵,東有安祿山造反作亂。全賴諸公竝兵力,得以西破阿拉伯,東誅安賊,創下亙古未有之偉業。朕今日於這太極殿中論功行賞,表諸公盡忠爲國之心。”

群臣再拜。

李琰說著就閉嘴不言了。

一旁的太監雙手攤開長長的聖旨,高聲道:“天地崩塌,內有賊寇,外有強虜,尚書令,隴右、河西節度使、按察使,西域大都護府大都護輔國大將軍、光祿大夫、武威郡王裴旻,東西奔走萬裡,力挽狂瀾,西破阿拉伯、東滅安賊。秉文武之姿,懷經濟之器,匡宇宙之能,建玆大勛,成我王業,爲社稷之元勛,實台陛之良輔。爰陞太師加太尉,以冠百寮。”

這個封賞自不是裴旻厚著臉給自己請的。

他的請功表幾乎所有將校包含其中,唯獨自己除外。

但毫無疑問,身爲真正的縂指揮,不論是阿拉伯、安祿山都離不開他的調兵遣將。

裴旻是表王忠嗣爲西征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平叛第一功臣,但世人皆知這兩個第一,真正的人選是裴旻自己。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