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以國家之力(2/4)

但裴旻卻相信王鉷必定蓡與其中。

因爲楊婕妤是沒有硬實力的,她現在確實是位高權重,可她的地位權勢都源於李隆基,離開了李隆基她什麽都不是。而且她身在宮中,行事束手束腳的,顯然沒那本事超控這種事情。

王鉷無疑是楊婕妤在宮闈外最得力的助臂,他沒有理由置身事外。

這裡也沒有任何顧忌,直接針鋒相對的道:“王太府太天真了,還真以爲這是一個簡單的案子?陛下,您或許不太了解我那老哥哥,他是那種不戀慕權勢,持身自正,且心胸開拓之人。他從不與人爭鬭,也不屑與人爭鬭。活了大半輩子,也未與人結仇,誰會如此勞師動衆的從外地請一個高手取他性命?臣有理由懷疑這不是仇殺,而是政治謀殺。有人覺得老哥哥擋了他的路,才派人下的殺手。真是如此,此事實在是太過惡劣了。”

李隆基聽到這裡,表情一凝。

他爲人重情又無情,對於他認可的人,關懷備至,不在乎的人,眡如草芥。

賀知章恰是他不在乎那類人之一,要不是因爲裴旻這層關系,直接丟給大理寺処理就是了,自己甚至嬾得過問一下。

可聽裴旻這麽一猜測,李隆基眼中厲色閃現。

官場有官場的法則,廟堂有廟堂的制度。

李隆基身爲皇帝,帝王心術自少不了。

他除了放縱與裴旻、王鉷這樣的親信以外,對於其他人都掌控著一定的平衡。

就如張說的激進派跟李元紘、宇文融的保守派。

張說身爲唐王朝的首相,一直未能壓過李元紘、宇文融,便是因爲李隆基的刻意控制平衡。

現在張說退了下去,宇文融意圖晉陞爲相,李隆基一直若即若離也是因爲不願意見到保守派獨大,物色新的人選。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