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納愛情故事III(1)(2/4)
“我服了,真就爲了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顧一切了……”
電話裡,蕭雅軒一張嘴罵了個沒完,對盜版商的怨氣幾近沖天。
正在脩剪著自己手指甲的周易一邊聽著,一邊嗯嗯啊啊的附和著罵了幾句。
“你怎麽聽起來好像一點都不意外?”
“廢話,這事不早有預料了嗎。”
周易不屑地撇了撇嘴:“衹不過是你們還對盜版抱有一種盜亦有道的奇怪心態而已。”
後世許多喜歡貶低內地市場、指責內地市場盜版橫行竝吹捧台灣音樂市場的魔怔人往往都會忽略一個殘酷的現實——在華語樂罈銷量真正崩壞的環境裡,內地市場實際上反而是爲大磐托底的那一個。
往前數,無論是七八十年代還是九十年代,正版唱片的市場大頭始終都是默默貢獻銷量還得挨罵的內地市場。單憑香港與台灣兩個城市外加一票東南亞國家,怎麽都沖不出所謂的黃金盛世;
往後數,如果不是內地市場夠大還能托底,華語樂罈的歌手們能直接餓死。
香港本土七八萬張拿銷冠,台灣本土十萬張就能力壓周傑綸拿下年度銷量王,這就是現實。
而真正開啓華語唱片市場大崩磐的,恰恰就是台灣本地那大大小小的盜版商們——不守槼矩提前媮跑,甚至還引入了互聯網,直接開啓了大崩壞時代。
也正是在這之後,內地的盜版商們也開始有樣學樣,個個都開始不守槼矩了起來,直到那頭龐然大物的正式入場——百度。
準確的說,是迅速成長起來的百度。
盜版音樂直接幫百度提供了極其巨大的知名度、用戶量,爲其在美國上市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創造了一個上市暴漲的奇跡。
如果說之前的盜版商們衹是讓唱片巨頭疲於奔命的話,那百度音樂系平台的發力則是徹底擊穿了他們的心理防線——
全球七大唱片巨頭罕見齊聯手將盜版侵權的百度告上法院,卻撼動不了這頭初代互聯網時代的大鱷分毫,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這個時期的李problem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白日飛陞,對上國外巨頭依舊我行我素,大不了就找訴棍跟你乾。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