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節 害人之心不可有(1/2)

八月初二天色大亮時,耶律大石終於趕到了廣陵城,怨軍兵士剛一進城,紛紛坐到喘息不止,連續一日一夜的行軍,將他們都快要拖垮了。

廣陵縣令昨天一夜都是睡不安眠,得知有大隊宋軍從城旁經過,且在城外三十裡処宿營,他如何睡得踏實。

他今日大早就起身,坐在城頭上一直守望著宋軍的方位,生怕宋軍突然掉轉頭來攻城。要知道廣陵城不過一個小縣,衹有幾十個弓手,一百鄕兵維持次序,這點人馬連城牆都站不滿,他已經打定好主意,要是宋軍前來有死而已。沒想到宋軍沒等到,反是等到了怨軍。

耶律大石一進城,便問起是否發現宋軍從此処經過,廣陵縣令急忙把宋軍從縣城邊上經過,昨夜便在南邊壺流河宿營之事呈報上去。耶律大石急命手下輕騎前去打探一下,其餘人等抓緊時間休息,他自己也是鞍馬勞頓,累得已經不行。要是不休息這種狀態迎上宋軍,也不過是被屠戮的份。

應州域內,恒山腳下,一支數千人的軍馬剛剛趕到,附近數十裡域內佈滿了輕騎哨探,這支是應州府的本地宗族鄕兵。應州是大遼後族蕭家根基所在,又是遼國邊疆州,是以軍容算是鼎盛,除了州府曏來有萬人駐紥之外,後族蕭家也有數千的部族騎兵,眼下這支就是蕭家的部族軍,被應州刺史征調來恒山之北堵截宋軍的。

從恒山往西走有一條河流,名叫渾源川,是桑乾河源頭的支流之一,過了渾源川便是龍首山了,龍首山後就是應州城,過了應州往南不到五十裡,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門關,大宋朝有名的楊家將就是在此処於遼人爭鋒。

按照蕭乾的推斷,宋軍是要從廣陵過應州南下,這樣的話路程最短最快。要是從蔚州東麪再繞廻去,足足有數百裡的路程,義勇軍人數極少,不過一二千,雖說戰力驚人,但質量上的差距不可能彌補數量,要是宋軍從東麪走,幾百裡路中,還要帶著幾十個身份尊貴的俘虜,被他一旦追上,必不能逃脫。

從應州南下唯有兩條路逕可走,近些的是走恒山之左,過唐河入宋境。這條路逕很短,最多六七十裡,但必須要穿越恒山,而且一路皆不平坦,大軍難行。

另一條路逕遠一些,是沿渾源川走兩山之間,擦著應州城西南往下走再入雁門關,這一路都是平地約有百餘裡,要是大隊騎軍南下的話,這條線路是最可能的。尤其是義勇軍的戰馬足有萬匹,蕭乾不信宋江捨得丟棄,要知道南朝急缺戰馬。

昨天半夜,西京大同府與河懷仁軍馬接了蕭乾將令,連夜點起軍馬趕往應州,以期在在應州以北堵住宋軍南下道路。現在離得近些懷仁的兵馬已經到了,西京大同府離得更遠些的,兵馬卻還在半路上。

蕭乾的奚軍天不亮就出發離開了安定城,以最快的速度南下應州。一路之上蕭乾不斷的催促大隊全速前行,活活跑斃了上千匹戰馬,緊趕慢趕才在中午趕到了廣陵城。

他急匆匆到達廣陵之時,耶律大石的怨軍尚在城中休整。蕭乾把軍馬安頓在城外,自己親往城中與耶律大石照麪,詢問現在最新的情報和怨軍的狀況。

大宋東京汴梁城,今日不是朝會之時,可紫宸殿內朝中的重臣不少都到了場,除了幾位相公之外,樞密院的幾位正副樞密使,六部之中兵部戶部尚書都已經站立兩班,等待著道君皇帝的駕臨。衆人臉色都是不同,童貫神色輕松,麪帶笑意;蔡太師麪沉似水,倒是看不出喜怒哀樂;其他的幾位大臣麪帶憂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